6月16日清晨4点,辽西小城凌源还沉浸在睡梦之中,但位于距城仅2公里的凌北镇辛杖子村的凌源鲜花市场,却已是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两个4000平方米的鲜花交易大厅里,挤满了前来卖花的花农和收花的经纪人。辛杖子村党支部书记、凌源
花卉协会会长王志斌告诉记者,在这个市场经营的千名经纪人平均每天收购鲜花110万枝、种球110万粒,日交易额220万元,年销售额8亿元,这些经纪人让凌源的鲜花走向了全国和世界。现在,凌源的鲜花不仅出口亚洲等国家,还远销到了荷兰等欧洲国家。
种地农民当起“花经纪” 黑红的脸膛上写满憨厚与沧桑,今年49岁的赖学怎么看也不像是与鲜花、经纪人有关系的人。谈起做经纪人的经历,赖学憨憨地笑了:“咱哪里想当经纪人啊,当初是被逼上梁山的。”
十几年前,赖学看村里有人种剑兰花赚了钱,就也照比学样地种了起来。当时种剑兰主要是卖种球,但到了春夏,地里的剑兰开起了花,一片姹紫嫣红的灿烂,赖学和村民就掐了花让过路的车捎去北京或沈阳的花店卖,但花捎走了,却常常拿不回钱。赖学就趁农闲时自己搭车去北京和沈阳,跑花店和市场,卖了自己的和亲戚的花。后来,村里人觉得他老实厚道靠得住,就托他把自己的花也捎带上卖。几年后,随着鲜花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托他卖花,赖学对鲜花市场也越来越明白,特别是北京和沈阳的花商也主动与他联系,并经常找他代收鲜花托运到北京、沈阳,给他一些酬劳。赖学就这样被赶鸭子上架地当起了经纪人。
在辛杖子村像赖学这样的种了半辈子地的“土经纪人”有几十位。2000年,辛杖子村建起了凌源市第一个花卉市场。有了市场,凌源市的鲜花生产已经以每年1万亩的速度迅速发展,并辐射到朝阳地区及附近10个县区。
“花经纪”把鲜花卖到欧洲 2004年10月,一个占地9.6万平方米、投资3600万元的花卉交易市场在辛杖子竣工并投入运营。这是目前东北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综合性大型花卉交易市场,能容纳3000人同时交易,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省级扶贫龙头企业。
市场有了,而作为连接市场与花农的经纪人,此刻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让更多具有现代经营意识和理念的农村经纪人走进花卉流通领域,凌源市工商局帮助花卉市场采取各种措施,吸引全市农村和下岗职工有经济头脑的人成为花卉经纪人。
对许多初涉市场的经纪人来说,知识缺乏、不懂相关法规、不懂交易技巧,结果常常发生合同违约、上当被骗等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凌源市工商局积极与花卉市场联系,定期举办经纪人培训班。今年4月,在省工商局和朝阳市工商局的支持下,他们专门请来了辽宁行政学院教授、辽宁省经纪人首席讲师陈文成等人,就经纪人业务知识、《合同法》及经纪人谈判技巧等方面内容,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和辅导。经考试合格后,1000余名花卉经纪人全部持证上岗。
市工商局和花卉市场还将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地的上百名花卉经纪人引到了凌源。为了让这些引来的“凤凰”安居乐业,市场还特意为他们建了1.15万平方米的经纪人洽谈室,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居住条件,使这些外地经纪人将凌源的鲜花源源不断地发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荷兰的花卉批发市场上也有空运的凌源鲜花。
“花经纪”办企业让花农受益 随着花卉经纪人队伍的不断壮大,2005年初在凌源市工商局的支持和协助下,凌源市花卉经纪人协会宣布成立。
花卉协会聚集了具有丰富经验和经济实力的一些经纪人,他们开始成立自己的公司,实行进口种球、种子供应、鲜切花生产、运输、销售和国产种子、种球外销及恒温储存等一条龙服务,并设售后服务部,探索“公司+农户”、“公司+中介+农户”、“公司+协会+农户”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