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北京林业大学在传统名花研究、新品种培育及现代栽培技术推广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这些成果获得了北京市科技进步奖、梁希林业科学一等奖和2项中国
花卉博览会科技金奖,在花卉产业化生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北林大在梅花、牡丹、地被菊、报春花等传统名花育种、栽培和推广方面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推动了山东、河南等地的花卉业发展。专家们精心选育出了20多个可抗-19℃~-35℃的抗寒梅花新品种,在“三北”地区大面积推广。正在建设中的世界上首个梅品种国际登录精品园,将集中展示200多个梅花佳品,是北京乃至中国最有特色的赏梅和研究梅花的重要基地;科研人员建立了牡丹、芍药品种分类新系统,成功引种全部野生牡丹原种11个。建立了国产芍药科种质资源圃,获得了远缘杂交后代近1000株;开发出秋发牡丹配套花期调控技术和牡丹冬季催花无土栽培技术,为牡丹周年生产建立了基础;首次选育出2个专用牡丹切花新品种,获得了8个优良的无性系,选育出我国第一个真正二次开花牡丹新品种;实现了我国牡丹与芍药远缘杂交育种零的突破,获得大批杂种苗;申报5项发明专利和申请了新品种权4项;选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报春花新品种,建立了报春花制种基地一个,繁殖推广报春花3000万株。
在转基因花卉育种研究中,科研人员建立了稳定的地被菊、草原龙胆、石斛兰、矮牵牛等重要花卉的分子育种体系,获得转PEAMT基因菊花6个株系、转基因矮牵牛7个株系、转BADH基因草原龙胆6个株系、花色改变的转CHS基因菊花11个株系、转AP1基因石斛兰7个株系、转CHSA基因石斛兰1个株系、转AP1基因菊花78株、高效稳定再生的菊花品种5个、2个高盐抗性和1个盐敏感型以及10个中盐抗性的草原龙胆品种,在花卉转基因育种方面获得突破,获得专利一项。
北林大致力于花卉现代栽培技术研究及技术推广,使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直接为花卉业生产服务。科研人员筛选出了5个高产的切花月季品种和大批盆花、球根花卉优良品种,建立了相应的优质、高产无土栽培技术体系,研究了切花、盆花高产栽培的生理基础;开发出利用可再生农林废弃物代替泥炭作为盆花基质,对保护泥炭资源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建成44.4公顷的推广示范基地,实现了产业化生产,生产各种花卉1000多万盆(株),近3年中直接产值达到了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