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的水面,给水体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3、净化水质功能
水生植物不仅有美化环境的作用,同时还具有净化水质的功能。水生植物能行光合作用吸收环境中CO2、放出O2改善水体质量,且能消除水体中许多污染元素,因此说水生植物具有重要的生态恢复功能。据研究:水葱能净化水中的酚类;野茨菰对水体中氮的去除率达75%,对磷的去除率达65%;芦苇具有净化水中的悬浮物、氯化物、有机氮、硫酸盐的能力,能吸收汞和铅,对水体中磷的去除率为65%;凤眼莲又名水葫芦,它繁殖快,耐污能力强,对氮、磷、钾及重金属离子均有吸收作用;沉水植物还可以促进水中悬浮物、污染物质的沉积,并可通过吸收、转化、积累作用降低水中营养盐,从而抑制水体内浮游藻类生产量,同时能防止底泥的再悬浮,提高水体的透明度。总之,水草茂盛则水质清澈、水产丰盛、水体生态稳定,缺乏水草则水质浑浊、水生动物稀少、水体生态环境脆弱。水生植物在美化水体景观、净化水质、保持河道生态平衡方面具有显著功效。
4、保护河岸、涵养水源功能
利用植物根系具有较强的穿扎固土能力,在坡面上和消落区(最高和最低水位之间的水
位变化区)种植耐水湿的乔灌木和地被植物,一方面减少地表径流,另一方面防止或减轻水流、波浪对河岸的侵蚀和冲刷,起到固土护坡作用。同时,植物的根茎叶的生长对土壤具有改良作用,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改善了土壤结构与性能,提高了土壤持水性,增加了土壤抗侵蚀能力。所以岸边种植水生植物既能保持水土起到固土护岸作用,又能提高河岸土壤肥力,改善生态环境,所以通过种植植物来固土护岸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可行的生态护坡形式。
5、经济效益
水生植物是良好的绿肥,又是好的饲草,它们营养丰富,生长很快,水中的氮、磷被它们吸收后转化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据研究鲜草每一百克含氮0.2—0.24克,含磷0.03—0.09克,由此可以算出,湖中每生长一吨草可以吸收氮素2—2.4公斤,如果湖水按三类水质,每吨水含氮5克,一吨鲜草可吸收800—1000吨湖水中的全部氮素,可以使数千吨湖水变成一类或二类水,而一亩水面可生产鲜草几十吨,净化湖水数万吨。如果用这些草来养鱼、养鸭、养鹅又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所以在种植水生植物时,可有目的地挑选一些利用价值较高的水生植物如绿萍、浮莲、水花生、水葫芦等。再在水中放养适量鱼虾和水禽,适时收获水产品,使水体保持一个较为稳定生态环境,从而获得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三、水生植物的应用前景
回想儿时,在乡下的池塘旁能看到岸边富有生气的芦苇、菖蒲和水面漂浮着水草,清晰见底的池水,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在岸边的石头缝隙里,伸手一摸,就能捞到螺、虾。那时河水为什么会自然的清澈透明,就是有水生植物和水体小生物在各自生长敷衍过程中起到净化水质的功能。随着时代的变迁,具有净水和造景功能的水生植物逐渐被人遗忘,新建的水利工程不见它的宗影,以对水流控制为目标建造的封闭式毛石护岸和混凝土护岸,封闭了恢复生态河流的梦想。
近年,日本、瑞士、等国,提出应用“生态工法”,对过于人工化的河道、水系进行“多自然型”改造和治理,其基本理念即是遵循自然法则,把属于自然的地方还给自然。通过生态护岸以及水体景观绿化技术,提高水景的综合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并为动植物提供生存环境。
我国水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该地区是我国淡水湖泊的主要集中区(约占全国淡水湖泊总面积的60%),且大部分为浅水湖泊。目前这些湖泊普遍存在富营养化,加上农药、化肥的广泛应用,农村内河水质污染也十分严重,大量的水质净化亟需解决;城市内河水质污染更加严重,人工化驳岸现象普遍存在。最近,北京、上海、苏州、杭州、昆明等大城市已启动重建和修复水体生态环境工程,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实验证明,在治理湖水,净化水质,恢复水体生态环境时,水生植物扮演着重要角色。
宁波也是江南水乡城市之一,城区河流纵横交错,水质污染也十分严重,河岸也是采用人工化的硬质驳岸较多,岸线通直,景观单一。为了改善水环境景观,在今年五月份,由市城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