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2005年开始,云南
花卉产业进入良性循环已初见端倪。2005年对荷兰、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世界高端花卉市场的出口迅速增长,除传统鲜切花外,花卉出口品种呈现多元化。2006年上半年,花卉市场需求的扩张拉动价格上涨,云南花卉产业利润空间大幅拉升。随着市场流通渠道的拓宽与产品优势的加强,预计云南花卉业将保持较高的利润空间。
优势资源初步形成优势产业
云南具有发展花卉的资源优势,已得到国内外专家和花卉种植者的一致认可。这一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云南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世界上所有大宗商品花卉在云南都能找到适宜的生长地,且大多数品种都能实现周年、均衡、规模化生产;二是云南素有“植物王国”之称,花卉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有望培育出适应国内外市场的优质品种。
“九五”时期,云南省把生物资源开发工程列为全省着力培植的四大支持产业之一,花卉作为生物资源开发工程的重点项目,在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在4至5年的时间内迅速由农民自发种植和少数外资企业涉足的起步阶段发展成为全国第一大鲜切花生产省。从1994年至今,云南省鲜切花发展速度一直保持全国第一,鲜切花种植面积从1991年的240亩增加到1997年的15000亩。花卉生产企业从1995年的79户增加到1997年的250户,从业花农达10000多户。鲜切花产量从1994年的2.1亿枝增加到1997年的5亿多枝。1997年全省花卉总产值2.42亿元,比上年增长30%。花卉已经成为云南省的一个优势产业。
在花卉总产量迅速增加的同时,产业组织结构和花卉产品的类别、品种布局结构日趋合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大众化的农户种植与高科技、高档次的企业育苗、栽培共同发展,相得益彰。以温带切花为主体、热带兰花、观叶植物、球根类花卉等几大类别、多品种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产品结构和市场需求日趋协调。
从2005年开始,云南花卉产业进入良性循环已初见端倪。2005年对荷兰、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世界高端花卉市场的出口分别增长了126%、192%、197%、171%。
除传统鲜切花外,花卉出口品种呈现多元化,切叶、种苗、种球走向了海外市场,其中,种苗、种球出口货值分别上升了20%和119%。过去几乎依赖进口的种球,如今走出了国门,云南正成为亚洲面向世界的最大花卉出口基地。
需求拉动价格上涨
据云南省花卉产业联合会统计,2006年上半年云花价格与2005年同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上涨:其中玫瑰上升29.7%,百合上升17.5%,康乃馨上升56.25%,勿忘我上升16.4%,满天星上升76.5%,这些主打的大宗花卉价格平均上涨40%。
云南花卉的走俏是花农和花卉企业没有预料到的,他们2006年没有增加种植面积,需求的拉动反映到了价格上。
以云南丽都花卉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例,上半年仅鲜切花销售额就达1500万元,而2005年全年鲜切花销售额也仅有1300万元,上半年的销售额已超过2005年全年。同时,因为鲜切花价格高,农民收入也随之增长,种花积极性高涨,因此,丽都2006年上半年销售种苗350万株,创造经济效益180多万元。
2006年丽都的利润大部分会用于新品培育引进及新栽培技术的开发,还准备在斗南建大规模的包装车间及冷库,为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做好准备。着眼于长远发展的丽都,只是云南花卉企业的一个缩影。已经走过十多年发展历程的云南花卉产业,无论是主管部门还是企业,都越来越成熟、越来越靠近市场。
银联信分析:
云南省政府主要通过“抓两头,带中间”解决影响花卉产业发展各环节的瓶颈因素,扶持企业解决好种苗的培育、引进和繁育;建立健全市场流通体系,帮助企业加快市场开拓步伐;建立科技支撑体系;制定有关法律规章;构建完整的花卉产业链。为花卉产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