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花已成为云南进出口支柱产品(实习记者李瑞芳/摄)
花卉大省云南在云花出口方面开始谋划属于自己的话语权。昨天,由省商务厅牵头,与省花产联、省发改委、省技术科厅、农科院、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和多家花商共启动了《出口花卉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工作,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动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云花新品种,进行产业化建设和出口,从而摆脱长期对国际育种商的专利依赖。
据省商务厅科技术负责人介绍,云南的花卉年总产值已达60亿元,其鲜切花产量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位。然而,云南种植的大宗商品花卉品种中有90%以上是从国外引进的,企业不但在进口种苗时要向国际育种商支付高额专利许可费,还要在出口鲜切花时获得进口国的市场准入许可,“两头设卡,替别人打工,云南花商完全处于‘来料加工’的初级阶段,长期被挤压在花卉产业链利润的末梢。”
一花企称,在出口的一种月季当中,高达80%的出口额用于支付国际育种商的种球专利费,花商田间劳作一年,扣取出口成本,根本无利可图。尽管如此,经过10余年的发展,“借鸡生蛋”的云花已上升为云南进出口产品的一项支柱。
业内人士指出,考虑到云南绝大多数花卉企业规模不大、资金不多的现状,如果靠花卉企业建立开发机构培育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名花品种,目前很不现实。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专门研究花卉的陈教授说:“单个企业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花,时间耗不起,因为培育一个名花品种时间很长,平均一个新品种要耗去8年光阴。”陈教授建议,应从西方想要但又没有的花卉入手,由政府出面组织花卉新品种研发工作,这样形成云南自己品系的花卉品牌。
据悉,目前云南5家企、事业单位的15个鲜切花品种获得了植物新品种权证书,还有40至50个新品种正在申报自主知识产权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