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始于欧洲然后发展到美国的西方兰花(洋兰)栽培史,总离不开卡特兰及其相近的属。这些洋兰的原生地在中南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未开花时,这些洋兰看起来并不起眼,它们有着粗壮的茎用于储存水份和养份,外形跟生长在中国温带地区的很多石斛兰品种相似。虽然这两个属的兰花并不怎么相近,但由于有着相近的生长环境--常见于裸露的树皮或岩石上,所以它们有着相似的外形。 尽管这两个属的洋兰都有着漂亮的花形和艳丽的色彩,但几乎所有的卡特兰都有一个更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它们的花朵硕大。1818年,当第一朵宽唇卡特兰在英国绽放出直径达15厘米的粉红微带紫色的绚烂花朵时,就曾震撼了整个西方世界。这朵花在威廉姆卡特兰家开放,当时的卡特兰先生从世界各地收集了无数的奇花异草,其中就有很多是兰花。18世纪后期,英国的很多富绅开始从其殖民土地上收集奇花异草,并成为他们当时的一种时尚。而卡特兰的出现却改变了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园艺史,因为它导致了植物收藏家们对收集异国瑰丽兰花的竞争。在以后的几个世纪里,出现了专门从美洲、非洲和亚洲进口野生兰花的产业,这个产业在19世纪后期达到了鼎盛,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则有所衰退。与此同时,人工培植的兰花也开始出现在兰园的温室里。1922年,美国科奈尔大学的露易斯克鲁德逊先生在实验室里发现,兰花种子可以在拌了糖和营养盐的琼脂培养基上发芽生长,于是一个崭新的兰花产业便由此诞生,至今已发展成为包括欧美以及日本、东南亚和中国台湾地区等在内的全球性产业,其年产值高达10亿美元。 有关最早的西方洋兰栽培史的说法有很多,其中之一是说,卡特兰先生收到的来自巴西的第一株珍贵的宽唇卡特兰,当时只是其他植物的包装材料,只因出于好奇,他才没有扔掉这丑陋的植株而是把它种养起来,结果植株就以美丽的花朵来报答了他的知遇之恩。另一个真实的记载是,威廉姆史万山先生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北部的山区采集到一些野生植物后,便寄给了当时有名的植物学家威廉姆胡克及卡特兰先生,而其中就有宽唇卡特兰。在1821年,年轻的约翰林德兰先生受雇于卡特兰先生,以记录和出版卡特兰先生收集的各种奇花异草,林德兰先生后来在欧洲被称作"兰花研究之父"。林德兰在他出版的有关兰花的第一部专著中便以他老板的名字命名了把这美丽的巴西兰花--宽唇卡特兰(Cattleya libiata)。 今天,卡特兰和它的相似属蕾丽兰属、柏拉兰属、喙果兰属、贞兰属以及这些属之间的杂交品种仍然是世界养兰人最喜爱的兰属之一。在18世纪末19世纪以后,由于全球兰花爱好者们开始关注其他美丽的兰花,便对卡特兰的偏爱略有所减。但卡特兰和它的历史却体现了在西方人赏兰的精髓:赏兰关键在于欣赏其有异国情调的花形和色彩,而对其叶子或无花时的生长环境几乎没有兴趣,同时,对有关这些兰种的来历即这些植物是在哪个国家被谁发现、由哪个科学家首先对其进行描述和发表以及由哪个养兰者首先将其种养成活并使其放花等的故事却津津乐道。目前,我们知道全世界的兰花共有25000种,其中约有6000种被种养在植物园、兰园和个体养兰爱好者处。我们常见的品种约有1000种,其中的几百种是园艺品种的基础。另外,在西方,从1856年英国园丁约翰多米尼第一个培育出了杂交兰种开始,人们已陆续培育出了50000多个兰花杂交品种,当然其中也只有很少一部分被广为栽种,但一些品种尤其是杂交蝴蝶兰却广泛地见种于世界各地。 目前,蝴蝶兰、文心兰、大花蕙兰以及其他部分洋兰品种已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在不久的将来,除了对蕴含几千年传统文化的中国兰花的喜爱之外,兰花爱好者们一定会增加对洋兰的爱好,而我也将在今后几期的《兰花世界》中,继续向大家介绍一些洋兰品种和它的相关知识。 作者简介 豪格尔帕奈博士(Dr. Holger Perner),生于德国汉堡。德国科学院生态学家、世界兰科权威。德国兰协、美国兰协、东南亚兰协成员。2001年以联合国援中专家身份被德国政府派遣到中国四川黄龙工作。经常受邀在世界兰花博览会、亚太兰花博览会等学术会上作学术讲演,并参与多部兰花专著的编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