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九华兰、九节兰、九子兰,产兰山区乡民称高兰、大兰、牛兰、上兰等。古人称一茎九花为蕙,也称蕙花而不称蕙兰。
蕙花株体一般较高,叶5-13片,叶长约35-80厘米,叶宽0.5-1.5厘米,叶片脉纹粗多而明显,叶缘锯齿明显而较粗,假球茎不明显。花梗直立,梗径粗者1厘米,细者如线香,高挺齐叶架或出叶架,一般高约35-80厘米。着花5-30朵。花朵展绽直径约3.5-8厘米。花色多黄绿或翠绿,舌瓣上有绿丝绒苔,上缀许多紫红色点块,花期在原产地为4-5月初,偶有在秋季再开一次花。蕙花分布较广,秦岭以北也有分布。原生地海拔高于春兰,比较耐寒、耐干、喜阳。
各地所产蕙花其叶形、花质略有差异,以产地分为江浙蕙花、安徽西部和湖北蕙花、云、贵、川内地蕙花和南方蕙花等。
《兰蕙小史》:“荷花水仙之冠。清嘉庆初,为嘉善胡少敏植,富阳篓出;就姑苏花会,咸以大一品呼之,遂名。时富商同怡庭以三千金易,不许,明年仍归周。叶阔而环,蕊形小三并,软蚕蛾捧,大如意舌,花光淡绿,气宇轩昂。真黄山谷所谓有士大夫概者也。”
《兰蕙小史》中的 “大一品”记载是完整地摘录于许霁楼的《兰蕙同心录》(1865年),《兰蕙同心录》在此品记述后有诗两首,现摘其一:“士夫气概谪仙才,座上争夸领袖来;自入江南重声价,千金不易此花魁。”其实记载此品比《兰蕙小史》还早的兰著应属袁世俊的《兰言述略》(1876年),称其为“大一品仙”:“大荷花形,五瓣分窠,大软捧,大铺舌,细干平肩。乾隆时出嘉善胡姓,刻下多。”“大一品”被推为传统蕙花“老八种”之首位,是荷花水仙之冠,也是蕙花中被视作士大夫的代表。自它出世以后,有关春兰蕙花的兰书无不载有此品。日本兰界也推崇备至,将“大一品”列进“全盛稀贵品”之中。关于“大一品”的花品,各兰著都有介绍,而时下也极多,这里也不再复述了。但是有关“大一品”还有几个小问题需要提出来,其一,“大一品”的选育时间,一种说法是“清嘉庆初”;另一种说法是“乾隆时出”。现在的兰著在记录此品的选育年代时取其一种或将两种说法全列上,还有的采取折衷的办法:“乾隆末,嘉庆初”。我个人认为在正常的兰著记载的情况下,是应当取记载此品最早的《兰蕙同心录》,即“清嘉庆初。”《兰蕙同心录》是古兰谱中的“冠谱”,作者记载详尽,真实,可信度高,是一部非常严谨的兰谱,就连《兰蕙小史》这部近代被封为传统春兰蕙花“兰典”的兰著,在“大一品”的记载上,完全照搬了《兰蕙同心录》,所以我们应当相信《兰蕙同心录》记载的年代无误;其二,关于“大一品”的舌,历史及现代的兰书大都认定为“大如意舌”,《兰言述略》中说是“大铺舌”。“大如意舌”是指“舌形似玉雕工艺品如意头状,平挂,不卷”;而“大铺舌”是“舌形比大圆舌稍大而长,且呈下拖状。”而实际上“大一品”的舌确实归进“大如意舌”是正确的。这也是认定“大一品”为荷形水仙重要的依据之一。假如按照古人瓣型理论认定,“大一品”称其为“荷花巧种水仙”最为恰当;其三,关于“蕊形小三并”的提法。按照古人留下的什么“九形八法”、“五门八式”、“相蕙十则”等等对蕊形的提法,都无“小三并”的解释,“小三并”不仅在“大一品”的记述中,也出现在其他古谱品种记载中,例如《兰蕙小史》“前上海梅”:“蕊形小三并”,《续兰蕙同心录》、《佚名兰蕙图谱》中所记“逸仙”中也有“小三并”的提法,可见这种提法非“记字有误”,而是确确实实存在的。“大一品”的蕊形,按照古人们的“五门八式”提法,应归于“巧种门”中的第二种“大平切”式,“大平切”是指“花蕾顶端如切平一样,切平较大,俗称大平切。”“小三并”的全称应当是“小三并门头形”,这种头形想必与“巧种门”中的第二种“大平切”式有某种内在的联系。萧山沈沛霖曾留下《分载蕙蕊头形八法》,其中确有“大三并头形”和“小三并头形”,他在“小三并头形”中说:“开重紧边五瓣梅。软蚕蛾捧,或挖耳捧,大如意舌,梅门精品。”于此,我们终于找到了根据,但是正如《兰言述略》中所说:“其种有七十二种之说,实则逐种逐样,不能繁载也”。古人所留下的很多称呼,有些正运用于我们艺兰实践之中,有些随着时代的更迭而消亡了;其四,“大一品”的初开确实气宇轩昂,光彩照人,这种开品是取决于放花时培植精心的基础之上的,假如盆中过湿,瓣易反翘,微呈落肩,久开易变形。也算是金无赤金吧。然而终究是瑕不掩玉,流传二百余年,一直为广大兰友所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