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龙背山森林公园一角
记者采访中途经陶都路、104国道等主干线,只见30米宽的绿化带随路延伸,层层叠叠的丰富树种筑起了深绿浅青的天然围墙,主要出入口和路段的大型景观清新大气,不知不觉中,舟车劳顿被这一条条“绿色通道”的盎然绿意轻松化解。
近年来,宜兴市借助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打出山水、文化(包括陶文化、紫砂文化)这两张牌,充分挖掘自然生态,努力增添人文内涵。已相继建设了一大批重点建设和园林绿化工程项目,龙背山森林公园、团氵九风景区、水浮地公园等大手笔投入的城市景观,凸显出“山在城中、城在水中、人在园中”的山水园林城市特色,使陶都的山山水水更添诱人魅力,使宜兴的城市之脉更具文化内涵。
这座城市,山水为形
宜兴市城东新区和旧城区两区合一,三面环水,一面临山,呈良好的“山水拱卫”的生态和景观格局。该市规划确立了“城南倚绿枕,五带系两氵九,一山观两水,绿网织宜兴”的生态绿化建设思路,以“一山两水”(即龙背山、团氵九、东氵九)为中心,显“山”露“水”,并逐步将城区五条河道两岸改造成滨河绿带和开放型的生态景观绿地,形成“依路设绿、傍河建带、一路多园、两河夹绿”的园林绿化新格局。在进行每一项工程建设之前,宜兴市都力邀南京、杭州等地的高资质规划设计单位、专家根据宜兴的山水、文化特色进行集中设计。每年仅参与宜兴市绿化设计的外地专家就达50多人。
“一山一水”张扬着宜兴的个性。记者驱车在焕然一新的宜兴市区穿行一圈,惊叹于巍峨葱绿的龙背山和清灵隽秀的团氵九水的大气恢宏,流光溢彩。龙背山森林公园内文峰叠翠,飞瀑流转,绿树成阴,花草锦簇。团氵九风景区以“水”为主题,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东、西两氵九的水体资源,将生态绿色空间引入了城市中心。再加上清新的竹海、幽静的龙池山等一批生态型景点正“茁壮成长”,山的挺拔与水的柔美更为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在未来的城东新区规划中,记者还了解到,将会有一个占地800亩左右的中央公园安静地躺卧在城东新区的核心部位,宛如又一片难能可贵的城市“绿肺”。
这座城市,绿意潇洒
绿,原来可以无孔不入。它伴随着城市成长的岁月沟壑丝丝伸展。由点成线,由线汇面,由面相连。
在宜兴市,“绿色城市”的设计理念倡导着城市发展与自然过程的有机结合,倡导绿化相随、渐进完善的温和发展之路。宜兴东区的开发建设充分利用特定的自然资源条件,使人工系统与自然系统协调和谐,强化绿色生态在整个城市中的重要地位,绿化呈现集中与带状分布,设计时加大绿化与组团的接触面,强调绿化空间的便捷性、可达性。在各区段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溪水运动区、广场、休闲区等,再通过指状绿化渗透到每个组团空间。
近三年来,宜兴市仅在城区就先后投入了16亿元,精心建设了一大批绿化精品工程。点绿、线绿、块绿,绿意在城市中恣情挥洒。同时,道路绿地和单位、居住区绿化建设不断推进,多条绿色通道纵横交错,勾勒出城市发展脉搏,城市园林式居住社区数量已占社区总量的60%,人们家居园中,绿满心间。如今,宜兴市建成区园林绿化总面积达到1017公顷,绿化覆盖面积达到1140公顷,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为39.2%和43.9%,公园绿地总面积为408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5.6平方米。据了解,城东新区全部建成之后,宜兴市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将跃居全国第一。
这座城市,文化芬芳
山水皆为形,崇文乃聚神。
陶瓷工艺已在“陶都”宜兴薪火相传七千年。对宜兴而言,“陶都”的“名城效应”是任何其他产业所不能替代的。宜兴市政府为陶瓷产业发展建造平台,开发建设了“陶都工业园”,并规划建设“中国紫砂城”和“中国紫砂博物馆”,为陶瓷产业开辟出一个广阔的发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