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黄河三角洲,云淡风清,草木葱茏。然而在这宜人的环境里,一种很多人意想不到的危机正在逼近:第一代美国白蛾已在黄河三角洲的东营区、河口区、垦利县、胜利油田等地相继破土而出,目前已进入成虫期、产卵期。
美国白蛾以其危害之烈,被称为“白袍巫师”。在东营市林业局林保站工程师商金杰的办公室,他向记者展示了美国白蛾的照片。照片上这些小动物看上去似乎非常温顺,拥有一对漂亮的纯白色双翅。然而就是这样一种小动物,却有着让人称奇的“胃口”。“一旦幼虫开始吐丝结网,吞噬叶片,它们可以把整棵树的叶子吃光,吃完树叶吃蔬菜,吃完蔬菜啃庄稼,所到之处,一片狼藉。”商金杰说,在我国东北地区,美国白蛾一年发生2代,而到了黄河三角洲由于温度、湿度适宜,一年可发生3代,一只雌蛾最多可产卵2000粒,种群数量会以几何级数激增。
10年人虫之战 商金杰告诉记者,黄河三角洲地区最早发现美国白蛾是在1996年,地点为河口区仙河镇。当时的数量并不是很多,林业部门采取了一定的防治措施。然而由于该虫适应性强,繁殖快,传播途径多,因而防治难度也大。2001年前后开始大面积肆虐成灾,2005年成灾面积已达2万多亩,涉及东营市5个县区26个乡镇。
去冬今春,东营市对美国白蛾越冬蛹存活情况进行了两次大范围调查,调查样地336块,林木4870株。从调查情况看,今年美国白蛾越冬蛹数量较大、分布范围广泛、存活率较高,重点发生区平均有虫株率达26.3%,虫蛹平均越冬存活率达40.7%。全市预计发生面积将超过5万亩。垦利黄河滩区、利津王庄、胜利干渠等处,有可能形成一定灾情,防治形势非常严峻。
2005年6月,东营市首次在某生产基地实施了飞防试点。今年飞机防治的重点是林地面积较大、人员活动相对较少、美国白蛾发生较重且集中连片的地区,主要是利津县利津镇速生林基地1.5万亩、垦利县黄河滩区速生林基地4.5万亩、某生产基地公益林及速生林4万亩,共计10万亩。
生物武器首次亮相 据悉,在去年的飞机防治过程中,东营市主要喷洒了一种名为阿维菌素的生物性农药,这种农药对自然环境和美国白蛾的天敌几乎没有什么影响,效果十分理想,美国白蛾死亡率达到了90%以上。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在今年的防治过程中,东营专门采用了一种特殊的“生物武器”,从烟台引进美国白蛾的天敌——周氏啮小蜂,这也是在防治美国白蛾过程中,东营市首次采用生物防治害虫。
商金杰介绍,生物防治害虫的最大优点是可以把对环境的二次污染降低到最小程度,甚至是零污染,这是以往利用农药防治害虫的方法所无法比拟的。周氏啮小蜂有一个特性:对美国白蛾的识别能力极强。当发现美国白蛾的幼虫后,马上贴身追击,甚至能附在白蛾的
毛刺中,一直等到美国白蛾孵化成蛹。此后,它就在蛹的身体内产卵,使其失去生存所需的养分,从根本上抑制白蛾的泛滥。今年东营市引进的周氏啮小蜂将主要在1000亩林地中进行重点生物防治试点,以便为今后的大面积推广积累经验。
美国白蛾是怎么来的 据有关专家介绍,美国白蛾是一种重要的国际性检疫害虫,鳞翅目,又名秋幕害虫,具有食性杂、食量大、繁殖强、传播快、危害严重等特点。其“老家”在北美地区,现分布于北美、欧洲和亚洲地区的17个国家,它直接危害的森林植物和农作物达300多种,近年来被我国国家林业局列为6大工程治理害虫之一。
据介绍,在美国白蛾的“老家”,由于生态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