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下午的一场大雨浇熄了连日来的暑意,但昨天一度高达37.1摄氏度的气温使得全城的树木们面临着极为严峻的考验。尤其是去年刚刚落户在绿博园的2万棵新移栽大树和一批来自祖国各地的南北珍稀植物,在“脚跟可能还没有站稳”的情况下又是如何度过这个“尖峰时刻”的?昨日,记者来到位于河西的绿博园,探访养护树木情况。
下午2点,在全天气温最高的时刻,记者驱车来到了河西。酷热中的绿博园昨日没有一个游人,记者却见到另外一番忙碌景象:只见这里到处蜿蜒着输送水的皮管,每走几步路,就会看到头戴草帽、脸遮
毛巾的工人们在烈日下拿着水管对草坪、灌木和大树喷水。此外,到处都是抽水机的马达声。水流溅地声、机器声,使得偌大的绿博园像极了一个战场。
水管有7000米长 绿博园园林工程部部长周忠胜告诉记者:就形势而言,眼下,的确是绿博园非常严峻的时刻。不过,由于准备充足尤其是水源的充足,让绿博园的树木在“尖峰时刻”也没有出现危情。周忠胜告诉记者,绿博园去年夏初共栽植大乔木2.42万棵、15万株花灌木、4万多株竹类,需要灌溉的绿化面积约有70万平方米;眼下,这些树木草皮都是非常渴水的时候,平均每天每10平方米的绿化面积就要喝掉半吨水,因此整个绿博园每天需要净消耗3万-5万吨水。这么大量的浇水任务,必须得靠人工完成,因此,整个绿博园目前约有100名左右工人投入了这项工作。除了中午11点至下午2点半、晚间8点至次日凌晨6点,几乎不间断地在给大树和草皮、灌木浇水、喷水。光是投入使用的各种浇水皮管、消防水管,加起来就有7000多米。
喝地下水就够了 不过,绿博园的植被虽然对水的需求量大,但是到没有像外面的树木一样面临无水可喝的窘迫。周忠胜告诉记者,绿博园的植物现在即使不喝“自来水”也可无虞。这主要得感谢河西滨江的特殊地理条件——地下水位比较高,周忠胜说,绿博园所在的地面水平约海拔7米左右,但地下水位在海拔4米左右,源源不断的地下水成为了绿博园植被的饮水水源。此外,绿博园在设计建造之初,就充分利用了地理优势,在园中掘了很多沟渠、人工河以及水塘,在水涝时泄洪排涝,在水旱时蓄水灌溉,这些沟渠水塘也大都和地下水相通,因此,只要源源不断地抽取人工河以及沟渠的水就能自救,不必依靠自来水。此外,周忠胜还介绍,用沟渠里面抽上来的水对植物进行喷灌还有一个好处,由于一样袒露在太阳下,这些水的温度和叶面温度几乎差不多,这使得对植被的损伤达到最小。
多数植物都耐旱 这些是普通的植被树木的饮水情况,去年,绿博园还移植来一批来自天南地北的珍稀树木,比如新疆的胡杨、南宁的桫椤、蓖齿苏铁,还有杜仲、五针松、罗汉松等各种珍贵树木,他们的情况又如何呢?整个绿博园内有42个特色园林,约15%左右的植物是珍稀品种,但幸运的是,绝大部分植物来自于南方,耐热的本领要比想象好得多。尽管如此,绿博园还是对这些珍稀植物采取了非常措施:在冬春之际就把大部分南方珍稀植物移进了温室,并进行悉心照料。比如在树上挂着温度计、湿度计,随时监控它们的环境和生长情况。周忠胜告诉记者,由于天旱,像桫椤、华盛顿棕、大榕树、散尾葵、金边龙舌兰等亚热带珍稀植物,目前也处于大量需水阶段,不过它们的浇水方式可不像外面的树木一样拿着管子直接喷,而是比较轻柔:比如有的是顺着根浇水、有的是在土壤里面洒水;至于胡杨、仙人球、仙人掌等沙生植物,则需要在空中喷洒一些水雾……以增加其周围空气中的湿度,那么,这些植物即便面对60摄氏度高温也丝毫不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