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影响,这些影响由哪些因素促成,以及如何产生影响至今都还没有定论,也因此,太空育种计划自启动以来就引起了一些专家的争论。
分子生物学博士方舟子曾经表示,“太空诱变”和其他诱变方法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不可能有任何优势。所谓“太空育种”并不比地面育种更有优势,反而占用了宝贵的航天资源,完全是一种炒作,因此对之应该给予否定。
方舟子向记者表示,突变没有方向性首先是在遗传学实验中观察到的一个事实,之后又被分子遗传学的基础研究所证实。当我们用辐射、药物处理种子时,是在盲目地攻击种子中的DNA,DNA序列或结构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无法预知,那么它们会如何改变生物体的功能也是随机的。由于生物体经过长期的进化之后,其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已相当的完善、协调,盲目地改变它,在绝大部分情况下会是有害或无用的。只有非常偶然的情况会出现个别我们乐于见到的有益突变。
前景
太空育种择优录取至少需要4代培育 对此,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太空育种专家刘敏教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太空育种是辐射诱变育种的一个方面。在地面上,我们通常使用钴60对种子照射,但在太空失重的环境,再加上太空高能粒子的照射,比地面上更容易促使种子产生突变。
种子产生突变后的效果主要和在太空中接受辐射的剂量多少、时间长短和所处的位置有关,和本身是什么种子没有关系。
从太空回来的种子经过培育,挑选出的优良品种要经过不少于4代的种植,其中的每一代遗传性状都有所分离。如果4代后有幸筛选出一个新品种,还需要国家有关部门的品种审定,这一过程至少需要3年,之后专家审定合格后才能拿到证书。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农产品、
花卉打着“神六”的旗号宣传,这些都是炒作。航天育种,现在确实有一些争论,目前我们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机理研究,比如为什么会产生突变,这些变化产生在哪些方面,对我们有哪些好处。
在实际中我们发现,太空育种确实比地面诱变效果要好很多,但是绝对不应该炒作。我国太空植物育种已经有10多年历史,而动物育种还是刚起步阶段。前不久农科院蜜蜂所就把蜜蜂的精液送上了太空,现在正在做进一步的观察研究。”
相关链接
太空育种世界各国争相研究 利用航天器或返回式卫星研究植物生长发育及遗传变异的工作,迄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据不完全统计,1957———1997年,全球发射空间生命科学卫星120颗,搭载植物材料38次,其中前苏联16次,美国14次,中国8次。目前国外作物太空育种还处于研究阶段,尚未培育成有实用价值的作物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我国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和应用,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太空育种实验,1987年以来,我国专家利用返回式卫星,神舟号飞船等搭载了70多种植物、500多个品种的的种子,包括粮、棉、油、蔬菜、瓜果、牧草和花卉等植物。现在我们平时能吃到的太空食品就有水稻、小麦、青椒、黄瓜、
西红柿、莲子等等,此外,还有各种太空花卉和棉花等作物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