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丰富的生物资源中,大约有八成尚未记录,这些资源的一半在本世纪就可能灭绝。”美国密苏里植物园主任、中科院外籍院士彼得?瑞温博士说。
瑞温是在7月14日至15日在昆明召开的“东亚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上述观点的。研讨会上,海内外学者就东亚特别是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地理问题进行了研讨。
与会专家建议,中国应尽快盘点生物资源家底,尤其是濒危的物种群,同时建立数字化生物资源信息库和国家级别的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以协调各方面的行动。
瑞温指出,中国的一半生物资源在灭绝之前,名字都不知道,以维管束植物(即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为例,全世界1/10的资源分布在中国,大约3.1万种,但是约有3000多种尚未发现,全世界的生物资源正处在一个消失的高峰期,中国也不例外。
与会专家指出,人口剧增是导致生物灭绝的重要因素,1750年全世界的人口大约在10亿人左右,而2050年可能增至100亿人,其中大约85亿人生活在发展中国家。
中国已经建立了1757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大部分是在过去20年间建立的。中国还计划把这个数字在2050年扩大到2500个。瑞温认为,要更好地保护生物资源,中国还应该克服行政、财政、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尽快解决能源来源、水资源保护、农村贫困、空气污染等问题。
本次会议由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主办,该机构的专家们长期从事生物资源保护和研究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