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老虎”频频显威,连续高温晴热使我市各地、特别是山区的林木、水果、蔬菜、桑园、水稻等不同程度受旱灾威胁。面对旱情,我市近年来重点推广的节水灌溉技术滴灌设施大显神威。据统计,目前我市滴灌技术应用面积已近1万亩,使用范围越来越广,主要应用于蔬菜、稻田、水果、茶、桑、
花卉、香榧等。
针对尚未安装微滴灌设施的农田山林,市农业局因地制宜提出多项节水抗旱技术措施,如,对于已发生旱情的稻田,尤其是单季晚稻,要积极寻找水源,采取挖坑积水、多级提升等方法,千方百计解决供水;秋玉米除浇水抗旱外,还应积极进行割草或利用秸秆铺地,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对番薯、秋大豆等旱粮作物提倡适时中耕,采用畦面覆盖稻草等,降温保墒,还可采用遮阳网覆盖,减轻光照强度和水分蒸发。同时加强肥水管理,增施磷酸二氢钾、尿素、绿芬威等速效叶面肥,或用抗旱剂进行喷雾,以增强植株抗逆性。
农技专家建议,要尽量选在早晨、傍晚或夜晚灌水,灌水时应灌至沟沿,不满过畦面,以减少田间水分蒸发。对于茶、桑、果等,要科学用水,掌握先易后难、先高效后普通、先急需后一般、先基地后面上、先种苗后大田的用水原则,特别要保证茶桑果苗繁育基地用水,以利于旱情减退后迅速恢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