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全部连根铲除的野草,今后将与人工草在首都绿化中享有同等“待遇”。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正在制定的《关于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园林绿化部门要积极探索利用野生植被营造生态型的具有浓郁郊野气息的绿化景观。这条消息,令人欣喜。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脍炙人口的古诗,多年来曾被人们过多地赋予拟人化、甚或政治化的内涵,其实也更生动地赞颂着野草作为一种植物的自身优点。譬如,野草的生命力顽强,栽植中不需过多养护,而且不怕踩踏;其养护成本很低,每年除了两三次修剪,几乎没有其他成本付出;特别是它可以节约水资源,基本依靠降雨就能生存。然而,由于其绿色期短、荒芜感强,多年来被认为与都市品位相悖,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受到冷落,甚至总是被简单粗暴地全部连根铲除。现在,人们认识到这一点,科学评估野草的作用,并赋予其“合法”地位,实在是城市建设指导思想上的一种进步。
野草的作用能够得到科学评价,应该说是建立节约型发展观的一个体现。城市绿化的目的,本来很明确,就是要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美丽的生活环境。但是,在现实中却有一些同志偏离了这个目标。在城市绿化建设中,不要说保护和利用野生植被了,甚至不讲科学,不计成本,追求城市绿化的“贵族化”、“豪华型”。譬如:不计成本,随意将非苗圃中的大树移植到城市的绿地中搞园林绿化建设;急功近利,以牺牲树木原生地生态环境为代价来营造城市园林绿化;贪大图洋,不考虑当地自然条件,随意斥巨资引种进口草坪或引进国外或外地绿化品种等做法,耗费了资财,破坏了生态资源。有的甚至还因为追求环境建设的“豪华”、“大气”,导致高档绿化后维护成本巨大,留下沉重的包袱。
野草的作用能够得到科学评价,还体现了对形式主义、“政绩”至上那种伪科学发展观的一种唾弃。在现实中,一提城市绿化,不少领导就喜欢追求“大草坪”、“大广场”,甚至小城市也要建设规模宏大的广场,以至于出现绿化工程与城市现有规模不相适应的状况。
城市绿化的目的,就是保护和改善生态,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真正造福市民。为此,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重科学,求实效,倡节约。现在,北京市正确认识和重新评估野草的作用,充分利用野生植被,着力实现人工植物群落与野生植被合理配置。这不仅为搞好城市绿化开辟了一条新思路,也倡导了节约型绿化这样一个新时尚,实在值得为此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