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陈子望,1947年9月5日出生。全国先进花卉协会工作者,福建省花卉协会副会长、龙岩市政协委员、漳平市人大代表、永福杜鹃花协会会长。
4月7日,经过换届选举,福建省漳平市永福镇的普通花农陈子望当选为福建省花卉协会副会长。从一名普通花农到省花卉协会副会长,陈子望奏响了从业三步曲。
第一步走上养花之路
永福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花卉生产历史悠久。几百年来,农民一直保持着种花养花的传统。文革时期,栽花种草被当成“四旧”,受到批判,搞花卉苗木生产被视为不走正道,养花赚钱属于要割掉的资本主义尾巴。但是,当时永福市场上仍有少量的花卉苗木交易在偷偷摸摸地进行。于是,自认为有点“文化”资本的陈子望就将希望寄托在了花卉苗木上,并偷偷地种植了一些花卉苗木。可是没过多久,陈子望就被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典型受到批判,所栽的花卉苗木全部被砍掉,这对陈子望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1979年以后,环境逐渐宽松起来,土地也分到了农民的手里,但温饱问题仍很难解决。改革开放以后,走在改革开放前列的广东对花卉苗木也有了一定的需求,当时广东的客商大都到福建来采购花卉苗木。但他们不了解当地情况,语言又不通,给采购增加了很大的困难。于是,既熟悉了解情况、又懂广东话的陈子望便自荐为广东客商打工,协助他们收购花卉苗木,广东客商也提取收购价的5%给他作为报酬。与此同时,陈子望自己也种植了少量的花卉。两三年后,陈子望逐渐有了一定的原始资本积累。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央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各级政府专门拨出绿化美化专款用于环境建设。因此,一些苗木生产单位应运而生,陈子望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于1980年放弃打工生涯,专心种植花卉苗木,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目前已达到26.5亩。
当时,农村电话很少,与外界沟通非常困难,信息不畅。为了收集信息,增加与外界接触的机会,陈子望在家里开了旅馆,接待各地采购花木的客商。近水楼台先得月,他从入住的客商那里收集到很多市场信息,了解到各地花木市场行情,也加深了与客商之间的感情,客户越来越多,价格也越来越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第二步投身公益事业
开始富裕起来的陈子望不忘回报社会,当家乡集资办学的时候,他成了捐资第一人。不久,他被村民选为村委会副主任。从1984年起,在他任职的几年间,通过多方集资修路,使永福多年存在的交通不便状况得到了改善。
1982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永福镇成立了永福花果联合公司,陈子望加盟该公司并任副总经理。永福花果联合公司的成立,受到了当时福建省委书记项南的高度重视,并专程到永福参观,接见了包括陈子望在内的几位青年骨干,嘱咐他们要好好干,要把花木卖到全国各地,甚至要作好卖到国外去的思想准备。这对永福花卉产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市场上山茶花非常走俏,一片叶子一个芽可卖到几元钱,插枝30厘米最高可卖到100多元,因此,永福花卉的主打品种选定为华东山茶。但当时市场上销售品名很乱,同一品种却没有一个统一的名字,许多种植户以次充好,坑害收购商,扰乱了市场价格。针对这种情况,以永福花果联合公司的几位青年骨干为主成立了永福花卉研究所,全面普查永福茶花,对其进行收集、整理、命名、分类,陈子望为此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对福建的茶花品种能够比较规范地保存下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加强与全国各地茶花生产者的联系、交流,引进更多的新优品种,陈子望加入了中国茶花协会。
1993年,国外的花卉品种开始进入中国,比利时杜鹃就是其中之一。尽管从国外引进新品种的栽培设施和技术同中国传统的花卉生产有天壤之别,但陈子望认为,永福花农走南闯北,接受新品种新技术的能力比较强,应利用本地的资源和气候优势,结合传统的优良品种,重新确定自己的当家品种。永福属于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四周环山,中间地带宽阔,光照充足,冬暖夏凉,非常适合杜鹃花生产。陈子望等一批骨干花农在当地党政部门的参与下,经过全面考察,最终将花期较长、观赏价值比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