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透支地球。
全球生态足迹网络进行的生态足迹账目计算结果显示:到10月9日,人类已经把大自然在今年能够产生的新资源消耗完毕。也就是说,从这一天开始,全球社会开始进入年度生态赤字,人类的需求开始超过自然的供给。
在现有条件下,我们需要多少土地和水域来生产所需资源和吸纳所衍生的废物?生态足迹便是一个指标。
全球生态足迹网络每年都会计算人类的生态足迹,科学家们首先需要收集一个区域或国家人口大量的衣、食、住、行以及他们所产生的废弃物方面的数据,然后把它们折算成可以生产或吸收这些资源的陆地或水域生态系统的面积。“比如,一个人的粮食消费量可以转换为生产这些粮食所需要的耕地面积,他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可以转换成吸收这些二氧化碳所需要的森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
“人类正靠一张生态的信用卡来生活,”全球生态足迹网络执行主任马菲斯·沃克纳格尔博士说,“透支地球的做法可以维系一段时间,但生态超载最终将会导致我们所依赖的诸如森林、海洋和农业用地等资源的枯竭。”
今年4月,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了《亚太区二OO五生态足迹与自然财富报告》。报告指出,亚太地区耗损资源的速度接近该地区自然资源复原速度的2倍,居住在该地区人类的生态足迹则比生态系统可提供的资源量高出1.7倍。其中,自1961年到2001年,中国人均生态足迹的增长几乎超出原来的一倍。
“很简单,如果生态足迹超过了生态承载能力,就是不可持续的。为实现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每个人都有义务和责任来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费,缩减自身的生态足迹。”生态学家骆乔森说。
限制人类生态足迹与经济发展之间必然存在矛盾,但这种矛盾并非不可调和。世界自然基金会政策项目官员彭磊举例说,中国南部企业使用风力发电,以减少对电力消耗。这种做法在减少生态足迹的同时,也提高了生产力。实现自然资源消耗与恢复之间的平衡,将对全球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人类的第一个生态超载日是1987年12月19日;到1995年,这个日子已被提前至11月21日;今年的生态超载日比1995年又提前了44天,地球现在需要用超过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才能生产出我们一年的所需,或者说,我们需要1.3个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