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自然森林”对一枝黄花“以强凌弱” 昨天,记者在科技馆5号门对面世纪公园段内的张家浜看到,茂密的芦苇中随处可见一枝黄花。而紧邻这片被“侵害”的河滨,是一片杂树丛生的地方,不见一枝黄花的身影。
这些树木高低错落,最高的树已经有五六米高,根本无人看护。
这片3000平方米的树林是达良俊教授于2000年开始进行的一块试验田,模仿“森林”的形式,种植了上海本土常绿植物红楠、青栲、海桐等,搭配落叶树枫杨、枫香及一些栎木,共计11个树种1万棵树苗。如今,原本只有五六十厘米高的树苗已经长成了大树,也新添了四五个树种,且明显比周围人工种植的树木要高大许多。
“对付外来物种入侵,其实可以选择种植对本土环境适应力更强的本地物种。”达良俊说,这些本土植物进行搭配种植之后,已经形成了一片自然更替的生态群落,不需要人工养护,一切自给自足,没有给一枝黄花留下一点生长空间。
达良俊表示,一枝黄花作为观赏植物被引入中国,此后一度泛滥成灾,实际上是缺乏生物物种的协同生长机制。“光引进一种植物,可在当地环境中相伴生长的昆虫、鸟类却无法引进,来到新环境后,缺乏相关制约因素,新的物种可能迅速繁衍,最终造成生态灾难。”
达良俊告诉记者,一枝黄花最会“抢地盘”。“在城市的空地、建筑工地以及一些绿化管理不善的小区,即使土壤条件恶劣,一枝黄花也都会随处生长,而其他植物由于娇生惯养,就没法生长。”但他认为,市民完全不用恐慌,只要树木茂密,一枝黄花就不会入侵。“我们可以加大养护力度,一枝黄花就没有生存空间,但是养护成本较高。所以,可以采取生物的解决途径。”
达良俊采取的策略就是把这些“地盘”重新抢回来。“青栲、海桐、枫杨、枫香都属于抗灾性、抗逆性最强的本土树种,也最适应上海气候自然条件。他们比一枝黄花长得高,会比它更会抢阳光、养分,能够‘以强凌弱’。最重要的是,种植成本很低,基本不需要后期人工养护。”据悉,除了浦东这块3000平方米的试验田外,达良俊在松江区也开展了2公顷范围的种植试验。
“试验林”系本地植物谈不上“新入侵” 如果这片“近自然森林”真可以抵御一枝黄花的入侵,但是否会形成一种新的入侵模式?达良俊表示,只有外来物种泛滥时才适用“入侵”,而他试验种植的植物都是上海常见的本土植物,谈不上“入侵”。“如果‘近自然森林’自然形成了一片树木群落,根据自然界生长法则,当然会出现其他植物种类无法在其中生存的排外性状况,但这是由自然界所决定的,人类无法干涉。”
达良俊告诉记者,在何种气候条件下生长何种植物,大自然已经作出了安排。在上海的气候条件下,如果按照自然生长的状态,最终形成的可能就是他所试验的“近自然森林”。
抵御一枝黄花不需要那么复杂 对于达良俊提出的种植“近自然森林”清除一枝黄花的方法,沪上部分园林绿化专家也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
“一枝黄花本来就是喜阳不喜阴的植物,简单来说,它的习性就是喜欢生长在有阳光的地方,在相对阴湿的森林里,自然就死亡了,这也是在茂密的树林里鲜见一枝黄花的原因。”专家表示,这种方法不适用于所有地方。对于短暂搁置的城市建筑空地,种植树木显然不切实际,还没等树苗长大成林,建筑工地可能就要动工。此外,建筑工地的环境可能也不适合树木存活生长,迁移大树的成本也相当高。种植高大树木同样也不适合面积较小的空地及铁路两侧。
“对于郊区或其他偏远地带的空地而言,也不一定要种植这种树木搭配的森林。”一些专家指出,一枝黄花的防御方法其实很简单,不留荒地就行,只要有人出没或者有相当数量的绿化存在,且养护管理妥善,一枝黄花就不会猖狂。
&nb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