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电 (记者潘海平)在许多人眼里,生态公益林“ 饱眼福而不饱钱袋”。但记者近日获悉,浙江200万公顷的生态林,在过去4年间却生出300亿元的综合效益。
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古往今来,不少浙江农民伐薪烧炭,靠山吃山;林地的主要功能是“生钱”。随着时代的变化,浙江农民的来钱门路越来越多,不再单靠山林过活,就连烧饭也逐步用煤气替代了柴火;同时,富裕起来的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森林的“ 生绿”比“生钱”更为让人看重。
自1999年开始,浙江在全国率先建设生态公益林,致力将林业的功能从单纯提供木材资源向提高生态效益、社会综合效益转变。目前浙江省已营建起200万公顷生态公益林,占全省陆地面积的19.65%。经过几年的封山育林、定向培育、限制采伐、调整结构、综合开发,全省生态公益林的林分结构明显优化,生态功能逐年提高。4年间,200 公顷生态公益林产生的综合效益接近300亿元。其中森林释放氧气量12 00多万吨,每年涵养水源量相当于多造了360个1亿立方米库容的水库,森林保肥功能相当于6家年产5000万吨的化肥厂。
浙江省的生态公益林布局以钱塘江、瓯江、苕溪、甬江、飞云江、椒江、鳌江、京杭大运河等8大江河为主干,以沿一、二级支流分布的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护岸林为主体,众多的护路林、农田防护林、自然保护区林风景林、国防林、环境保护林等构成了全新的生态公益林体系。
过去十年间,浙江全省累计人工造林872.5万亩,飞播造林150万亩,封山育林2051万亩,目前森林覆盖率已达59.4%,名列全国前茅。由于森林资源的增加,带动了竹木加工、森林旅游业、食用菌、种苗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已成为广大林农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和浙江省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