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几年,福建花卉业将从以往追求产量、降低成本的 ‘价格战’转向重品种、讲质量的‘科技战’,科技将全面助推全省花卉业的发展。”福建省花卉协会会长刘钦锐在近日举行的福建花卉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对记者说。
业内人士一度羡慕福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势:兼有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和温带的各类气候,生态环境优越,地势起伏,气候垂直变化显著,野生花卉资源丰富,仅兰科就多达53种。与这些优势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近年来,栽培历史悠久的福建花卉业与同属南部省份的广东、云南相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新品种、创新产品和质优价廉的特色产品少,产品保鲜、包装、贮运落后,全行业竞争力削弱,市场占有率不断降低。
刘钦锐认为,造成这一局面主要在于行业科技投入很少。而广东省仅2002年财政投入花卉业就有1.5亿元。云南省从2003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新品种研发、培训和对外交流。福建花卉业亟须注入新的动力。
福建省林业厅厅长黄建兴表示,福建花卉业要在省花卉协会的统一组织下,制定系统的战略规划,引领全行业提升科技水平,打造新型竞争力。政府部门应从有限的财政中挤出资金支持花卉业,银行也应在小额信贷方面加大对花农的支持。
据了解,在福建花卉协会的牵头下,福建花卉从业者已对“科技兴花”形成共识,对即将到来的“科技战”有了充分准备,将在以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构筑产学研结合的新机制。在深化农林科研院所、教育院校科技体制改革的前提下,鼓励花卉生产经营企业积极与省内科研、教学单位合作;采取委托科研、购买专利等形式,研发新品种、新技术;鼓励有一定规模实力的花卉企业或行业组织邀请花卉专家、教授,领办或加入各类花卉研究所,研发新优产品和规范栽培技术与设施,将研究成果直接转换为生产力。
二、根据省里确定的花卉产品优势区域,扶持、建立花卉研发中心,重点研究花卉引种、选种、育种和野生花卉观赏价值评估及开发利用;研究花卉栽培关键技术的规范化和病虫害的防治;研究花卉脱毒、组培快繁等生物技术和花卉栽培设施本土化及电子信息技术在花卉业中的应用等。
三、改变推广体系不健全的薄弱状况,充分发挥国家和省级以优势产品为特色的花卉生产示范基地作用,正确处理科研和推广的关系,加强贯标工作,严格实施省里已颁布的《漳州水仙花》、《菊花切花》、《比利时杜鹃》等省级地方标准;严格实施国家林业局正在制定的《中国水仙》、《块根榕树盆栽》等标准。
四、为加大人才工作力度,今后几年,福建花卉业将从农林院校毕业生中吸纳人才,从社会上招聘人才,促进花卉科研单位、培训机构与花卉重点产区合作,定向培训人才,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方面加大工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