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徐罡报道 日前,福建漳州正在积极备战,以打造具备“绿色护照”的花卉产品,积极应对国际市场上“绿色壁垒”的封堵。
近些年来,一些发达国家提出了“三个保护”战略,即“提高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提倡生产和经营环保型花卉产品,保护人们的生存环境;尊重知识产权,保护品种专利”。这给发展中国家的花卉出口建起一道“绿色壁垒”。为此,漳州花卉工作者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
首先,积极参与制定和实施地方标准,特别是漳州水仙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立,为漳州市水仙花的出口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漳州市花卉办公室的林必强副主任告诉记者,示范区带动周边农户推广应用新技术,为提高花卉品质奠定了基础。花卉办还多次组织技术能手、行业带头人深入农户当中,帮助他们解决生产上的实际困难,在漳州形成了一个“政府+专家+企业”的出口反壁垒机制。
其次,不断加大对于出口产品的监测力度,从生产源头到出口前的验收,都严格实施质量安全标准,引导鼓励企业健全进出口加工生产基地监测机构。政府还投入百万元健全完善了全省一流的农业检验监测中心实验室,通过强有力的监测程序,提高花卉产品出口的安全系数。林必强告诉记者,现在他们正着重加强对农药、化肥市场的管理以及使用过程的监控,以确保农药超标产品不流入出口渠道,以免给进口国设置壁垒提供借口。全市正大力推广无毒、无残留的生物菌肥,改善花卉生长环境,为漳州花卉业的“绿色护照”添砖加瓦。
此外,漳州市还采取避开苛刻贸易国家,把市场向发展中国家和技术标准要求较低的国家出口转型的办法。近期漳州对新加坡出口量的增加就是这个原因。
对于产品科技含量制约花卉业出口的问题,漳州市将以促进农业科技转化率为重点,依靠科学创新,力争在新品种选育、应用技术研究和园艺设施研制等方面有新的突破,让科技帮助漳州花卉业早日取得合格的“绿色护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