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电 (记者任会斌)自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在内蒙古实施5年多来,内蒙古的1.4亿多亩天然林得到了有效保护,森林面积和覆盖率大大增加,由此带来了巨大生态效益,加固了祖国北疆的千里“绿色长城”。
据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副厅长呼群介绍,内蒙古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区域主要包括黄河上中游工程区、岭南部次生天然林区和大兴安岭林区,面积达6.5亿亩,长及2000多公里。自1998年起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上述林区大幅调减木材砍伐量,至2003年底按工程实施方案全部调减到位,共计减少采伐量208万立方米,其中黄河中下游工程区2000年已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并进行大规模人工造林。
目前,上述工程区内已实现了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双增长。其中大兴安岭工程区内的森林面积已增加到12228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了0.8个百分点;黄河上中游天然林保护工程区的森林面积增长到3586 亩,森林覆盖率增加了3.6个百分点。尤其是上述区域的生态环境大为改观。
天然林保护工程还同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一起,编织了一张东至大兴安岭、西抵阿拉善高原的绿网。这张大网保护着内蒙古5000多万亩农田、8000多万亩草场,并初步锁住了1 .2亿亩风沙危害面积和1.1亿亩水土流失面积,其中科尔沁、毛乌素两大沙地的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了20%和15%,有效缓解了沙尘暴天气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