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农是苗木业的中流砥柱,但仅依靠他们自己的力量在市场中搏击,常显势单力薄。日前,记者在安徽采访时发现,这里活跃着一批协会、商会,他们给苗农的生产经营帮了大忙。请看--
近年来,安徽省有两大苗木产地发展势头迅猛,一是合肥附近的肥西县,一是芜湖县。这两个地区的苗木栽培历史悠久,生产面积大,种类也比较多,其中红叶李、梅花、香樟、冬青、广玉兰等产品更是名声在外。两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以小苗农居多。而与此相对应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则是两地的苗木协会、商会组织异常活跃。采访时,当地不少苗农告诉记者,协会、商会给他们的苗木生产经营帮了大忙。
肥西县苗木生产面积有5万多亩,从事苗木生产经营的农户达1.5 万多户。这里有两个苗木协会,肥西县苗木花卉协会和上派镇苗木花卉协会。据上派镇苗木协会副会长刘义旭介绍,该协会是在镇政府协调下,由苗木生产者自发组织起来的,成立7年来,会员已发展到80多家苗木企业和1000多户苗农。其工作内容,首先是广泛收集信息,引导苗农和企业种植市场需求量大、有发展前景的苗木品种。由于协会中许多会员是有规模的企业或经验丰富的经纪人,他们常年在外跑市场,对市场信息掌握得比较准,及时反馈到协会,再由协会传达给各个会员。其次是定期和不定期的举办培训班。苗农的生产技术水平有限,需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提高。协会经常出面邀请科研院校的老师来讲课,让苗农及时了解新技术、新品种,跟上发展形势。第三是发挥协调的作用。以前,苗农们各自跑销售,为了争夺客源,经常出现互相压价、互相诋毁的恶性竞争现象。现在大家加入了协会,由协会出面协调,销售上经常是由大户统一组织,避免了价格混乱、竞争无序等现象的发生。第四是发挥监督作用。以前,肥西苗农也干过骗顾客、坑顾客的事情,现在基本没有了,这与协会的工作密切相关。协会制订了相应的章程,如果出现顾客投诉的情况,协会将采取制裁措施。
芜湖县苗木花卉商会由40多家苗木生产大户和170多名个人会员组成。会长杨从树告诉记者,商会成立3年来,已经帮助苗农销售了近 4000万株苗木。为了及时了解苗农的生产情况,商会还建立了苗木花卉中介信息库,各乡镇苗木生产者没有卖掉的苗木,都可以到这里进行登记,由商会帮助调剂。农闲时节,商会还组织苗木大户,下到各个乡镇,直接为苗农辅导生产技术,仅苗木生产培训班就办了21期。根据苗农需要,商会还开办了以营销为主题的培训班,请有经验的经纪人传授苗木营销之道。
清水镇是芜湖县苗木产销重镇,苗木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从业人员有2万余人,带动了附近6万亩的苗木种植。1999年清水镇清水河苗木协会成立,据协会名誉会长陈先牛介绍,近年来,芜湖县苗木产业发展很快,产量迅速增长。但苗农并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究竟应该种什么,产品卖到哪里,是苗农最关心的问题,协会就要在这方面发挥作用。为此,协会开展了以下4项工作:一是掌握市场行情;二是对村、镇苗农生产的苗木种类、数量进行统计,掌握生产状况;三是提供信息,引进市场前景好的品种;四是帮助农户销售产品。除了以上工作,协会还发挥着协作、协商、协调的作用。协作是指在掌握各类信息后,帮助苗农调剂种植种类,避免品种失衡;协商是通过协会协商制定合理的销售价格;协调则是在苗农间出现问题、矛盾时,由协会出面协调解决。正是由于协会的带动与指导帮助,去年清水河村苗木收入突破了5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