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寇亚琴报道 投资300万元、占地300亩、计划年内竣工的中国牡丹芍药产业研发基地,日前在北京市北方国家级林木种苗示范基地破土动工。
该基地将引种牡丹、芍药栽培品种700多个,建立种质资源库,开展引种驯化、杂交育种、实生苗选育和优新品种繁育工作,并将进行牡丹、芍药生产的产业化示范栽培与技术推广,为今后大规模开发提供配套设施。
据了解,该项目由北京市大东流苗圃和中国花卉协会牡丹芍药分会共同承担。目的是通过牡丹、芍药品种资源的收集、研发、示范,选育名、特、优、新品种,加快牡丹、芍药产业化发展的进程,提高牡丹、芍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全世界共有牡丹野生原种9个种,3个变种,全部原产于中国;共有野生芍药22个种,主要分布欧亚大陆温带地区,其中中国产9个种, 6个变种,占世界野生芍药总数的41%。我国是世界毛茛科芍药属植物的自然分布中心,牡丹、芍药己成为中国传统名花,对它们开展保护和研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有关专家介绍,目前我国争取世界牡丹、芍药品种登录中心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为了更具有代表性、权威性和科学性,在北京建立一个国家级的牡丹、芍药品种资源圃,进而开展产业研发、生产示范,这为提高我国在国际花卉学术领域和花卉产业的地位,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据统计,中国现有牡丹栽培品种约1000个,芍药栽培品种400多个,生产栽培面积共7万多亩,是目前世界上品种类型最齐全、数量最多、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但是,能够提供200株以上的品种只有二三十个,依靠科研技术优势和资金投入,提高牡丹、芍药品种的品质和产业化水平成为当务之急。
据了解,该基地建成后,预计从2007年起,可年产3万株优质牡丹种苗和1万株优质芍药种苗,同时还能生产上万盆的优质牡丹、芍药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