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青州市连续举办四届的青州
花卉博览会,已不再是简单的会展,而是一只无形又有力的大手,推动着青州花卉产业迅速发展。下面几组数字的对比,折射出花博会对青州花卉产业的推动作用。
面积:从1万到5万
说起花博会,黄楼镇潘村花农孙广祥深有感触:“4年前我一直停留在小打小闹状态,如今我的广祥花卉盆景园已发展到20亩,仍销路很好。现在我正琢磨着到外村承包几亩地,再建几个棚。”在青州,正是成百上千像孙广祥这样的花农促进了花卉业的发展。目前,青州花卉面积已从首届花博会时的1万亩增长到如今的5万亩。
花博会的举办吸引了客商和资金,开拓了销路和市场,更改变了花农的传统种植观念,上规模、抓档次的意识逐渐形成。对此,市里也顺应发展,多角度鼓励花卉产业发展。同时,投资2亿多元,用于花卉园区、花卉市场道路建设。今年,该市在原有交易市场交易面积20万平方米,交易、展览、示范大厅5万平方米的基础上,又建起了3.3万平方米的交易展览厅。此外。他们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建立起各类基地3000多亩,实现了花卉企业与花农的“捆绑式”发展。
品种:从1300到3000
铭园花卉公司是青州的草花“老大”,每年都从美国、荷兰等国引进品种试种,并向花农推广。正是在龙头企业的带动示范下,青州花卉品种从2001年的1300个迅速增加到现在的3000多个。
花博会是一个新品种、新技术的展示交流平台。四届花博会,引来了荷兰、意大利、韩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和专家,他们不仅带来了品种和技术,也给农民提供了学习的机会。韩国中花园艺、浙江森禾、台湾大汉、广州成美等40多家知名企业先后落户青州,使该市引进国际流行品种的条件更为便利。
作为江北最大的花卉产地之一,青州人知道学是不够的,更要创新。他们注重发挥当地“土专家”、“土秀才”的主观能动性,组建了山东仙客来研究所、兰花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研究出日光温床扦插育苗、盐碱地永久绿化、无土栽培杜鹃等60多项新技术,其中5项获得国家专利。仙客来是青州的市花,为让这一品牌叫得更响,他们从法国、日本等国家引进仙客来良种10个系列130多个品种,与当地品种杂交、提纯后,培育出60多个新品种,年销量达400多万盆。
专业户:从2000到1万
在四届花博会的影响带动下,青州花卉专业户从2000户迅速增长到了1万户。而这一增长不仅是简单量的增长,更有质的提高。
以前,一个花农就是一个小企业,买苗(种)、种花、卖花“三头忙”,但往往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为此,市里对产业进行精细分工,鼓励花卉种植户扩大规模,提高管理水平,培育有市场营销和调研专长的人才,并帮助他们走出去,在全国各地建立营销网点。目前,该市已出现了1300多名花卉经纪人和市场调研人员,在全国各地建立花卉销售网点270处。一些花农借鉴花博会上大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不断扩大规模,逐渐成长为专业的花卉企业。目前,全市销售额过千万元的民营花卉企业已达60多家,带动了整个花卉产业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