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博会即将于明天拉开大幕。从已经掌握的数据看,这届经过两年精心筹备的花博会,在很多方面又创新高,带给业界的必将是无上的华彩和无尽的惊喜。
今年7月30日,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栏目到了成都温江,为六博打气,再加上前后举办的各种宣传活动,六博造势可谓登峰造极。除了其他隐性成果外,主办方最直接的收获之一是:今年7月8日,六博会门票代理权以2000 万元高价卖给四川战旗演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从六博会官方已经发布的各种信息及设置的几十项活动看,这更将是一场面向老百姓“高扬‘参与性’、‘娱乐性’大旗的盛会”。
那么,花博会究竟是办给谁看的呢?对一个已创立18年的国家级行业盛会,这是不应该成为问题的。花博会是我国
花卉业的阶段性成果展,有对产业进行总结、交流和展望的任务,也有宣传、普及和推广的使命。
中国花卉协会名誉会长陈慕华早在首届花博会创办之初的20世纪80年代,就高瞻远瞩地提出“花卉要进入千家万户,进入城乡绿化美化,进入国际市场”的长远发展目标。目前,几个商务性比较强的国家级花事活动已经比较成熟,在促进产业内部的交流与合作方面已经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而综合性很强的花博会及各地相继举办的各种群众参与性较强的花展,就更多地肩负起“花卉要进入千家万户”这个历史重任。相信凡参加过上海“四博会”和广州“五博会”的读者,对当时老百姓潮水般涌来的情境还是记忆犹新的。而六博会主办方预计的120万观众里,恐怕普通老百姓就要占到110万。很显然,老百姓是花博会必须面对的主要观众。
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些老百姓呢?
对于政府管理部门和教学科研单位,我们有了一次难得的和老百姓近距离沟通的机会。中央和地方政府每年都搞大量各种类型的花事活动,那么我们是否了解过老百姓的真正需求?我们的各种努力是在扩大产业和老百姓之间的距离还是在缩小?我们的各项经费支出在促进发展和引导消费方面发挥出最大的效用了吗?我们的某些科研教学活动,由于过分追求学术性,有时会感觉离生产实践越来越远,离老百姓越来越远。就像客户的抱怨成就了日臻完善的海尔科研体系一样,许多享誉世界的花卉专家学者,他们的攻关目标和科研课题就是来自生产和消费一线。那么,我们能不能走下高高的学术讲台,哪怕是拿出半天时间站在展台前,“偷听”一下老百姓不经意间的轻声议论呢?在展示科技成果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在搜索新的攻关课题呢?也许真正的价值就在老百姓的嘴巴上和目光里。
对于花卉企业,六博会是一块绝佳的试金石:我们的产品,消费者喜欢吗?我们的报价,目标消费群能承受吗?我们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能解除消费者的顾虑吗?春江水暖鸭先知,老百姓的反应和态度,我们应该时刻保持高度的敏感。这些调查数据,对营销型企业至关重要,对生产型和种苗研发推广型企业也至关重要。基于此,我们面对普通老百姓,就没必要急着“挥泪大甩卖”了,即使是生产商和批发商也应该报市场零售价。对一个有预见的企业家来说,这时“走量”和“促销”远没有“市调”和“造势”来得重要。在六博会展出的各类花卉中,如能让老百姓参与选出几个最受欢迎的花卉品种,对行业的指导性可能就会更强。让花成为主角,在人花互动上体现出“参与性”和“娱乐性”的真正内涵,而不仅仅体现在一些明星大腕出席的文娱活动上,不是更有意义吗?
水流千遭归大海。不管我们给自己的产品和成果戴上多少顶桂冠,最后要面对的还是老百姓。我们调动全国的力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举办花博会,无非是想得到外界的广泛认可。而在各种认可中,老百姓的认可无疑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才是我们产业的生存之基和发展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