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大余一枝独秀迎来全省整体发展
经过3年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花卉已成为江西省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用数字来说,全省苗木花卉种植面积和销售额分别由2002年的10万亩、6亿元增加到如今的30.81万亩、15亿元,产地由2002年前的宜昌大余一个,发展到现在的遍布全省。那么江西花木产业的现状究竟如何?下一步发展目标是什么?近日,记者从该省花卉协会得到了答案。
生产成规模有重点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江西省11个设区市都发展了花木产业,其中鹰潭、抚州、吉安、赣州、九江、南昌、萍乡、宜春8个设区市的种植面积在3万亩以上,宜春市奉新县罗市、会埠、赤岸三个乡镇,萍乡市芦宣县风镇,安源区五陂下镇,湘东区荷尧、排上镇等一批新苗乡花乡已经崛起。
在忙“扩编”的同时,江西各地也确定了花木产业发展重点。大余县紧紧抓住金边瑞香、虎舌红、富贵籽;萍乡市努力发展红花檵木、罗汉松、桂花、枸骨;宜春市袁州区和抚州市东乡县则利用低产油茶林高接换头的方法,大力发展山茶花。地方有重点,企业也有拳头产品,如江西中和园艺景观有限公司的彩叶灌木及观赏草,江西金桥园艺公司的大规格乔木,南昌市园林绿化服务公司的花坛花,吉安南洋兰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蝴蝶兰、大花蕙兰等。同时,各地还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建立了南昌市罗家镇草坪生产示范基地和宜春高安市黄沙食用花卉示范基地等项目。
经营由分散转集约
据了解,3年来,江西省花木产业共吸引省内外民间资本6亿多元,为该产业由农户分散经营向规模集中经营转变提供了可能。
目前,“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已由省内龙头企业推出。如卓茵景观工程有限公司在南昌市湾里区罗亭镇建起占地面积2000多亩的苗木基地,每年靠承接的园林工程销售额达3000多万元;赣州南康市的李尔多在105国道边建起占地400亩的花木场,带动形成了沿线5公里的花木产业带。
科研 有技术上标准
一些有实力的外省企业也纷纷到江西投资建基地。其中,江苏阳光生态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在九江市德安县成立了江西国丰生态农林开发有限公司,首期投资1500万元,在该县高塘乡栽种乐昌含笑、红花木莲、阔瓣含笑、峨眉含笑等苗木1200亩。该公司还计划在3至5年内将基地扩大到2万亩。另外,台商新余市仙女湖景笙农业开发公司在该市集中发展丹桂6000多亩;浙江杭州蓝天园林种苗公司在余江建起3500亩的苗木基地。
目前江西省有20多家科研所和高等院校从事花卉科研与产品开发,在传统名花的商品化生产与推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绿巨人、蝴蝶兰、百合、芦荟、红掌、大花蕙兰等花卉的组培快繁获得成功。金边瑞香实现无土栽培后,叶片鲜绿,金边明显,根系更加发达,由于重量减轻,还节省了运输成本。赤楠、朱砂根、井冈厚朴、紫花含笑等野生花卉资源,也已得到开发利用。
目标50万亩30亿元
同时,《金边瑞香盆花生产技术规程》、《金边瑞香盆花质量等级划分标准》、《虎舌红盆花质量等级划分标准》等省级地方标准已通过鉴定。
据农业部统计,2004年江西省花木种植面积和销售额已分别跃居全国第9位和第11位。从2005年起,该省开始实施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的“1153”工程,即重点扶持10个相对集中、连片种植面积达5000亩以上的龙头企业,带动1万户专业大户,力争到2010年,全省建设花木基地50万亩,实现总产值30亿元以上。
江西省将在重点发展名、特、优、新花卉品种的基础上,实现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通过整合资源,实现由零星分散种植向规模化、专业化、集团化经营转变;通过构建市场营销网络,实现由传统经营向现代化经营转变;通过组建专业协会,实现由政府管理向市场化经营转变,最终实现“1153”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