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出台的《北京
花卉市场需求与产业发展调查》上,由2004年北京花卉业发展的一系列数字可以反映出,北京花卉产业无论是消费状况,还是生产、流通状况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居民消费稳步增长,需求多样化
随着北京城市居民收入的增加,市民购花的积极性、主动性都有了很大提高,呈较好的增长趋势。市民已成为鲜切花和盆花的稳定消费群,花卉消费的最大群体仍是各类企事业单位。绿化工程用花与每年绿化工程完工数量呈正比,与政府财政水平和市政建设侧重点也紧密相关。随着北京市对市政绿化和公共绿化的加强,以及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各类绿化工程呈现增长趋势,因此对花卉需求量也将稳定增长。
目前北京市场上有40多种花卉,每种花又分很多品种。人们买花目的日趋多样化,除居家装饰、节日装点外,个人爱好、礼品需求也逐渐成为花卉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高档花卉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需求多样化促进了花卉品种和数量的不断增加。2004年,北京鲜切花一级批发市场的销售量突破4亿支,预计未来几年还将有更大发展。
调查中发现,北京市场鲜切花对外地货源的依赖性较强,盆花、绿植的本地生产量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要从外地调运。
贸易网络发达、形势多样,流通体系特色凸现
北京花卉贸易形式多样,现代流通体系的特色凸现,市场呈现出综合性、区域性、规模化和外延性发展的趋势。北京专业从事进出口贸易及代理的公司有30多家,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国际花卉贸易中心。超市连锁、专营花店和艺术花屋等1500个销售网点走进社区,专业物流配送公司应运而生,网上交易、拍卖、鲜花速递等现代交易方式为花卉贸易增添了活力。大宗交易仍以工程为主,全市有400多家有资质的绿化企业,专业花卉批发市场多、面积大,截至2003年底,经营面积在400平方米以上的批发市场就有21家,总经营面积11.8万平方米,年交易额5.5亿元。
北京花卉出口在稳步发展,产品以干燥花、鲜切花和花卉种苗为主,年出口额在350万美元左右。依据北京地理环境、生产设施、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花卉出口被业内人士一致看好,将是北京未来花卉产业发展方向之一。
生产以企业运作为主,设施栽培技术领先
北京的花卉生产以企业运作居多,龙头企业在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花卉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丰台、大兴、昌平、朝阳、通州等地。
丰台区花乡的花卉产值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80%,形成了以花乡花木集团、盛芳园花卉基地等为龙头的花卉生产区。大兴区集中了一大批大中型花卉生产企业,如大兴苗圃、杉友、安海等,尤其是大兴苗圃周边企业特别集中,花卉种植面积达400公顷。昌平区小汤山地区集中了北林科技、三益集团、北方林木种苗示范基地等花卉生产高科技企业,现代化温室最集中,达28公顷。通州区花灌木、花坛花生产比较集中。球根花卉生产则分布在密云、延庆等地。
截至2004年底,北京花卉生产面积4.4万亩,年产值6.1亿元,其中现代化温室达45公顷,并涌现出一批现代化花卉生产企业,如丰台盛芳园、顺义三高科技农业试验示范园区、小汤山农业高科技园区等,这些园区运用现代化生产技术,坚持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培育出大批仙客来、红掌、蝴蝶兰等的优质产品。同时,北京还是全国最大的新优花灌木引种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