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一大早,云南通海县花农林梅才和爱人背着从地里刚采下的300多支玫瑰匆匆赶到十街玫瑰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理事长毕朝春站在收花车前,一边看着他们交花,一边笑着对记者说,按眼下的行情,他们今天至少能挣七八百元。正说着,又有人或骑自行车,或开摩托车,带着满车玫瑰从远处赶来。据了解,目前村里像老林这样的种花社员有一百多户哩。
据毕朝春介绍,十街玫瑰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4年7月,由他和几个同在一家花卉公司打工的农友发起。合作社成立之初便定下了办社原则,即“服务互助、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就是这3条原则把第一批入社的42户农民紧紧联在了一起,这些单干户们自豪地宣布:“今后我们有‘组织’了,我们要搞‘集团’了。”凭着一股火热的激情,他们克服重重困难,自筹资金、自己设计、自投义工,建起了办公楼、花卉保鲜冷库、包装车间、综合服务部。通海县农业局为他们配置了上网电脑。一个集信息采集处理、物资供应、种植、包装、冷藏、运输及销售于一体的服务体系初步建成。
当年年底,这42户花农种的76亩玫瑰就产出切花80余万支,他们以“联庆”作为产品的品牌,送往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中心,当年交易额达72万元。首次闯市场便获得成功,增强了他们进一步发展的信心。
那么,合作社为这些抱团闯市场的花农做了哪些实事呢?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他们为花农提供的是一系列优质服务。一、统一采购供应物资。为了方便社员采购农用物资,合作社专门开了一个农资供应点,花农到合作社交花时可顺便带走自己所需农资,费用从花款中扣除。一年来,合作社为花农采购了大量他们急需的优质化肥、棚膜、农药等多种农资,不但质量有保证,而且价格也便宜。据不完全统计,仅农资一项就为社员户均节约370元。二、为社员提供玫瑰种苗。合作社将自己育出的玫瑰种苗以每株比市场平均便宜0.22元的价格提供给社员。按每亩栽种6000株计算,可降低成本1300多元。三、统一种植技术标准。合作社理事都是社员选出的种花高手,他们不但兼任技术指导,还编印栽培技术资料,为社员办培训班,组织社员到外地参观学习等。四、社员上交的切花由合作社派专门人员统一分级包装并进行冷藏。五、社员生产的玫瑰统一用“联庆”牌商标。目前,“联庆”已经成为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中心的著名品牌。六、统一营销结算。合作社将各家各户送来的玫瑰统一分级包装,专户编号记账,拍卖后专户结算。社员反映,合作社为每家建了一本放心账、明白账。
由于合作社坚持民办、民管、民享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花农的根本利益,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入社积极性。到目前为止,社员已增加到112户,种植面积为206亩,共销售成品玫瑰近180万支,销售总收入达154万多元,亩均纯利1.5万元,户均纯利2.3万元,社员李学奎为自己算了一笔账:原来种烤烟、蔬菜年收入1万元左右,现在种花每亩收入3.6万元。他说:“进了合作社,就好比走上了致富的高速路。”
云南省副省长孔垂柱在参观了通海十街玫瑰专业合作社、听了花农“抱团”闯市场的情况后说:“这种经济组织的形成,引导花农走上了合作规模经营的道路,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促进了花农增收致富,这个方法好。”
正在赶往合作社交花的花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