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屏障发力“十一五”苗木企业从画饼到吃饼
2005年,强风暴在江浙沿海地区频发,给沿海农业造成极大损失,当地的花木也遭受重创。防御风暴袭击、避免海洋灾害立即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海防林建设成为沿海省市造林工程的重中之重。对于苗木产业来说,海防林建设所带来的商机也悄然来临。记者近日通过对林业部门的采访得知,中央及部分沿海省市最新的海防林建设已有了初步计划,随着工程的推进,一些含金量较高的订单已经向苗木企业招手。
中央:海防林成“十一五”重点 在2月27日国务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业局相关人士表示,海防林建设已被列为“十一五”期间11项林业重点工程之一,并把海峡西岸、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划为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的重点建设区域。今后五年,我国将全面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现有防护林带缺口地方应尽快实现合拢。“十一五”期间,根据国家林业局初步规划,即将建设的沿海防护林体系由海岸基干林带、滩涂红树林、滨海湿地、城乡防护林网、荒山绿化等5大部分组成。在工程建设中将加大林带宽度,沙岸地段不低于500米,泥岸地段不低于200米,而按照《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二期规划》建设要求,今后十年,国家投放于海防林项目的资金预计达到100多亿元。
天津:5年增林15万亩
据了解,天津市新型海防林建设规划方案最近确定。根据计划,在未来5年内,天津将新增林地15万亩,沿150公里海岸线建设一道宽200米的绿化林带,林带将重点种植白蜡、国槐、千头椿等耐盐碱树种,同时配合种植低矮灌木。新建林区除了要能防御海洋自然灾害之外,还具有环保、绿化美化城市的多种效果。同时将通过大面积种植灌木、草坪及环城林、环厂林、环村林、城中绿岛等,减少裸露土地,进一步防风固沙,有效抵制和预防各种海洋风暴灾害发生。
广东:11.9亿资金支持 去年下半年,广东相继出台一系列措施,将海防林体系建设列为全省林业工程的重点,今年相关的计划将进入具体实施阶段。按照《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规划》和《广东省红树林建设规划》,广东省未来十年将投入建设资金11.9亿元营造沿海防护林,新增沿海防护林建设面积265.65万亩,低效防护林改造208.5万亩,全面加强沿海防护林建设。同时还将沿海防护林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指标以考核沿海地区的林业工作。在广东省的林业建设规划中,将建设粤西、粤东、粤港澳珠江口三大湿地圈,加快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建设步伐。
福建:10年投资25亿
福建省林业厅有关人士表示,为了做好沿海防护林建设工作,福建省政府不久前专门召开了全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作会议。根据初步计划,未来10年,福建省将投资25.3亿元加强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同时,根据福建省新制定的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2006年~2015年),在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及建设档次都较以前有了明显的变化。福建省还要求各级政府将海防林体系建设资金纳入公共财政预算,把沿海防护林项目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加大投入,沿海区市、县按照财政总支出1%的比例,切出专项资金,确保海防林建设投入。
浙江:三道防线保海疆
浙江省2月28日公布了“十一五”期间海防林建设目标,到2010年,浙江省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力争超过55%,至2015年基本建成生态结构稳定、防灾减灾功能强大,与沿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自然灾害生态防御体系,为浙江7000多公里海岸线筑起一道绿色屏障。
浙江省的海防林建设将着重构筑“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在全省38个县(市、区)的沿海乡镇,营造沿海基干林带、红树林和滨海湿地;第二道防线是以城镇和村庄绿化、绿色通道、农田林网为主的平原防护林网建设,将主要布局在沿海基干林带与山地丘陵防护林之间的广大平原地区,涉及56个县(市、区);第三道防线是在全省50个县(市、区)的近内陆一侧,营造以生态公益林、高效生态林业基地等为主的山地丘陵防护林。
辽宁:6市海防计划争相出台 据了解,辽宁省丹东、大连、营口、盘锦、锦州和葫芦岛6个沿海城市对今后的沿海防护林建设做出了规划。并对“十一五”期间建设沿海防护林所需的资金、计划造林面积等方面有了初步计划。其中大连计划在“十一五”期间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