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车站、商业街、住宅区等人流密集的地方,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些小商贩用三轮车、自行车、甚至扁担挑着盆花在叫卖,这就是街头流动商贩。他们虽然规模小,但也是盆花零售方式中不可小觑的一部分。
货源杂乱质量难保 记者了解到,流动商贩的货源渠道有几种:有在自家庭院里种的,个人爱好顺便赚点零花;有20多人组成的生产队,有点规模生产的;有从福建、广州等地或本地园艺公司批发来贩卖的;也有从
花卉市场收购被淘汰下来的残次品或养护价值不大的产品。此外,也有个别“黑心”商贩直接把花枝剪下来插在盆里,冒充一二年生的盆花。
流动商贩的流动性造成了其不稳定因素,质量自然无法保证。如种类杂乱,盆器不统一,有的盆花还套着运输时用来保护的塑料膜,这样的基本上就是园艺公司淘汰下来的残次品了。
同其他的流动商贩一样,工商部门对流动商贩采取的是打击政策。一旦被工商局的执法人员逮住,就会被罚款50到200元不等,并且没收所有货物。因此,流动商贩们各个练就了一身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老远看到监管人员就跑的本领。但由于成本低,他们也甘愿冒这份风险。
价格便宜购买方便
大部分购买流动花的消费者都是冲着便宜和方便去的。一般流动商贩的货品都是易于养护的小盆花,价格低廉。品种有:应季的开花植物,如茉莉、翠菊;案头的小盆栽,如仙人掌类、文竹;悬吊植物,如吊兰、常春藤;观果植物,如五彩椒等。这些植物一般5元左右一盆。很多消费者表示:便宜的花,养死了也不可惜,还会继续买,甚至一买三四盆。
另一方面,流动商贩都把摊子支在人流集中或是离住宅区较近的地方,十分便利。一些主营绿植和大型盆花的流动商贩,都能提供送货上门服务,为消费者解决了运输难题。记者在北京林业大学北门就遇到过一家专卖绿植的,他们是10多人的生产队,有自己的生产基地,还对外发放名片。对他们来说,三轮车流动卖花只是一种行销模式,客户也可去基地选购。
送货上门,和消费者直接接触,这种积极的行销方式走货较快,并且能迅速地根据市场需要更新货品。记者日前在北京朝阳区外馆斜街遇到了一位30出头的卖花小伙,他的货源是集体生产外加少量进货。他跟记者说:“现在不都流行功能性植物嘛,我就常常上网查一些吸甲醛、驱蚊虫的植物,然后再去进货。这样和客人介绍的时候也有话可说了,结果真还挺好卖的。”
不少流动商贩都会给有需要的客人留电话,提供电话预订服务,这样消费者就可以先下订单,再有针对性的进行配货了。
流动商贩本身的不稳定性很难取得消费者的信任,但一旦客人买后觉得满意就会经常购买。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流动商贩虽然经常变换地点,但他们的路线基本是固定的。消费者在固定的时间、地点一般能找到他们,因此还有不少回头客来购买。
促进消费合理引导 虽然街头流动商贩中确实出现了一些害群之马,用垃圾花来坑人,同时也会给城市管理造成一定麻烦,但这种模式也有其积极的作用。中国花协盆栽分会会长、广州先锋园艺总经理李虬说:“花卉是冲动型的消费品,消费者必须看到实物才可能购买,但现在有些花市距离老百姓太远。而流动商贩可以拉近消费者和花的距离,让他们养成买花的习惯。当大众消费水平和欣赏水平提高后,自然会到正规花市来购买。”确实,记者在采访中遇到几位消费者(都是男性),之前从未买过花,但被路边地摊上的小盆花吸引,忍不住就买了下来。
北京成美园艺公司经理刘宏俊说:“流动商贩是花卉行业的初级阶段,是原始积累过程。流动商贩做好了就会向高层次发展,同时也还会有新的人进入。因此,我认为这个行业会长期存在。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在打击的同时也进行正面引导,比如在菜市场设立固定的摊位,规范化管理。”
还有人建议,可以将流动商贩组织起来,效仿欧洲建立鲜花亭,行人漫步其间既能享受美景,也可以把喜欢的花买回家。或是统一发放临时经营执照,以便监管。
(下篇为“未来销售主渠道探讨”,请见9月21日1版)
北京文慧园小区路口的三轮车流动盆花。徐筱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