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大学热闹的“三角地”(北大校内学生活动的集散地)往北不远,清幽的燕南园里树木掩映、小径通幽。在老干部活动中心里,一群老人正在学习交流着一种时兴的手工技艺———押花。她们开展这项活动已有两年多,其中一些人的技艺甚至达到了专业水平。
当记者来到活动中心教室时,会员们已经基本到齐了。敞亮的教室里,十几位鬓发花白的老人正兴致勃勃地一边布置着各自作品一边闲谈交流着:“我押了些花材,拿来给大家分。”“我这里有几个小猴子的图样,谁喜欢报个名,一会儿我去复印!”“我试着在押花之前用小苏打水煮花材,可以使一些叶片不褪色。”活动组永远是这么快乐而有活力,今天的主题是给大家的押花作品观摩拍照、自由讲评交流心得。边看展览,活动组的领头人计莲芳老师边告诉记者:北大的离退休人员工艺协会主要是面向校内离退休教职员工开设的,其中的押花组已经有两年多的活动史了,课程教学主要由她担任。计老师搞押花完全是出去个人喜好,并未参加过这方面的专业培训,她购买了大量的相关书籍用于自学———“我几乎把自己见到的押花书都买了”;通过广泛的交流,计老师结交了很多押花爱好者,与她们共同切磋提高,还曾经到外交部、全国妇联等处的工艺协会进行过押花画讲座。现在,参加押花组活动的会员已经不局限于北大校内的教职员工。在这次交流活动上,记者遇到一位罗奶奶,她就常常搭乘1个多小时的公交车,从家中赶来参加活动。
押花课刚开始的时候主要采用讲座的形式,由老师为大家介绍一些理论认识;后来积累出了教学经验,各种押花材料工具也齐备了,计老师就自己撰写教学讲义,并将教学方式改为讲做并举。有时候,在制作押花画上有独特心得的会员也会给大家当老师,谈自己的技巧。 “没有章法”带来了独特的章法,押花组会员的作品更多地融入了她们的创造力:有国画功底的孙老师,制作国画风格的押花画特别有一手;从前是舞蹈演员的李老师,押花画造型极富动态线条的美感。一路浏览下来,教室里林林总总摆了百十件押花画,会员们带来的作品照片也有上百幅之多。风格多样是这些押花作品的显著特点。观摩活动后的自由交流中,记者听到了这些押花爱好者的心声:因为喜欢押花,大家走到一起。交流、提高押花技艺,是大家共同的心愿。没有了商业气息,不拘泥于固定的风格流派,押花本来就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活动。押花陶冶了这些老年人的性情,给她们的晚年生活带来了乐趣;而这些老人对押花艺术的执著热爱也赋予了这一艺术形式以独特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