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城市美化程度的提高,花店业在吉林省四平市悄然兴起,由前几年的三五家到现在七八十家,发展十分迅猛。在口耳相传中,听说下岗女工马玉洁经营的花道中心搞得不错。于是笔者慕名前去拜访。
寒风萧瑟,天气渐冷。然而,坐落在四平市铁西区花园北街的花道中心却是另一番景象。店堂外悬挂着富有创意、充满温馨的广告牌,上面以柔美的隶书写着“花道中心”四个彩色大字,旁边有漂亮的行书标明“千‘礼’之行,始于花道”等耐人寻味的广告语,时不时地令过路人驻足观望。店堂内是一桶桶玫瑰、百合,到处都是成扎成篮的插花。满屋的绚丽,满屋的芬芳,满屋的高雅,当然还有满屋的浪漫。置身其间,观花之美,闻花之香,品插花艺术以及它的盎然生机,令人顿生怜惜之情,于是百般情愫,千般意趣便油然而生,疲劳、烦恼、寒意都不挥自去,思想情操从中得到陶冶。
“我们开办花道中心,要的是氛围、品位和规模。”三十几岁的经理马玉洁慢声细语地道出了她的经营理念。
该中心将几乎所有的时新鲜切花如天堂鸟、红掌、百合、玫瑰、康乃馨等120多个品种都放置在店堂之内,供顾客观赏、选购,而不像一般花店将鲜花大都放在冰箱冷藏。还有一点是,店堂内设有花艺台,上面摆着造型各异的插花成品,无言地向顾客展示花店的花艺水平。
不仅如此,该中心的服务标准、员工培训以至鲜花保鲜都是按着四平地区明星花店标准而设计的。
据马玉洁介绍,花道中心成立以来,不少人对“花道”感到不解,还认为“中心”太大。当然,包括笔者也有同样疑问。
“其实‘花道’嘛,是我和丈夫在相关的资料上看到的,并共同商量起这个店名的。”有着良好花艺素养的马玉洁向笔者介绍,“插花艺术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到唐代成为朝廷贡品,后流传日本,在那里像茶道一样,得到弘扬,形成体系。因此,我们起‘花道中心’这样的店名,就是想让人们重新认识花文化,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希望自己把花店搞得大一点儿,火红一点儿,不仅自己活得充实,也为装点人们生活做点贡献。”
该中心从几千元钱起家,现已积聚10余万元的固定资产。他们租用房屋50多平方米,购有微型面包车2辆(用于免费送花),电脑刻字机1台,空调以及消毒设施等一应俱全。中心还雇有5名员工,其中有2名花艺师,1名公关人员和2名司机。为了提高花艺水平,中心不惜重金,派雇员到长春、沈阳等地进行插花专业培训。他们把花店定位于中高档,侧重于大酒店店堂、大庆典、大活动的花艺设计。以上种种,可见该中心的经营特色和构想。
花店是纯服务行业。马玉洁深知服务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一道理。因此,“一切为顾客着想”便成为该中心上上下下的共同理念,并充分体现在提供优质产品(花篮)、合理的价格、坦诚的服务态度等细节上。如把鲜切花大多摆在货架上,让其自然开放,除了体现氛围、品位和规模外,还有一个对用户倾注爱心的深层考虑。马玉洁说:“把待售鲜切花放在冰柜里,花可休眠,能维持保鲜度,延长花的寿命,减少花店的损失。但由于冰柜内外温差大,客人拿走以后,很快花就不那么新鲜了,花期也会变短。所以,为了顾客我们宁可损失点,也不把鲜花放在冰柜里……”
谈到电话预约购花和24小时全天免费送花上门的事,有切身体会的司机小杨一口气向笔者讲述了许多感人的例子。驻四平某部一位战士在大连训练,为了给在四平某大学读书的家乡女友一个生日祝福,他打电话预约订购一只50元的花篮。小杨开车到某校一连打听了三栋楼,才把花篮送到某楼六层的这位战士的女友手中,并把手机借给这位女同学让他们相互通话。凡购花50元以上的用户,花道中心就会免费送花上门,两年多专程免费送花200多次。中心为了方便顾客,还备有各式“花语”和自己制作的插花样品“菜单”,建立顾客档案。学龄前儿童前来购买少量的鲜花,还免费赠送。
马玉洁看上去很文静,可内心对事业执著的追求却像一团火。1999年,原工作单位的不景气,使从小对花艺酷爱的马玉洁产生了辞职开花店的念头。得到丈夫的理解和支持后,她就矢志不移。她跑长春,去沈阳,进北京,单是参加花艺培训就花去5000多元。她自带照相机跑遍了北京有名的花店,摄下插花珍品,回来装订成册。在她的工作室里到处堆积着国内外花艺和花店方面的报刊、杂志、专著以及录像带、图片、影集、报刊剪集。除了专业学习之外,马玉洁还经常外出参观考察,追踪花艺潮流,了解市场动态,透视顾客心理,开拓经营思想,以使花店能及时跟上市场发展的步伐。
马玉洁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四平市民的消费水平和对插花艺术的认识程度毕竟和大城市不一样。大城市主要是追求花艺,每篮花插价位很高,都能认可,如沈阳一两千元一篮,长春三五百元一篮不足为奇。而我们四平还停留在大众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