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孙振起的相识是在2004天津海峡两岸中华插花花艺展上。一位身材高大的男子,手持一把小喷壶,正细心地给自己的花艺作品加湿、补水,那专注的神情不禁令人莞尔。而他的作品,纤细的枝条柔韧有劲,表达着一种东方意趣;一处小小的基座,已运用了层叠、缠绕、阶梯等多种西方花艺的表现手法及层层叠叠十几种花艺材料!花中见秉性,没想到这个北方汉子,在花艺上竟有如此细腻的一面!攀谈之下,才发现孙振起对于插花,实在只能用“花痴”这个词形容。
孙振起以前是大学里的语文老师,由于妻子经营仿真花生意,所以对插花耳濡目染有了兴趣。1997年正式经营花店之后,孙振起对花店花艺有个更多的了解。1999年起,他开始系统的花艺求学,多方学习现代花艺课程,花艺水平有了长足进步。2002年的天津市第三届插花大赛上,他获得了个人专业组金奖的佳绩。
小有成绩后,孙振起并没有满足。虽然系统学习过西方现代花艺,但是他并没正规学习过中国传统插花。接触过一些这方面的资料后,有着优秀中国古典文学功底的孙振起发现,自己已经被深深吸引了, “以前没接触时,觉得中国插花不好看,太死板。可是有机会了解一些之后,我发现中国传统插花其实非常耐人寻味。我想如果有机会,等今年北京王莲英老师开课时,一定要去系统学习一下中国传统插花。 ”也许是曾经的古典文学功底触动了孙振起对中国传统插花的感悟。古诗词中小桥流水、明月青松的优美意境和中国传统插花所追求的情致,何其相通啊。
从西方花艺到中国插花,从古诗词的意境到中国插花的意境,和孙振起的交谈,一直就没有远离花这个主题。在展场里再度和孙振起巧遇时,他憨笑着说:“哎呀,刚才想到一句用来形容插花的古诗,可惜你当时不在。现在看到你,我又一紧张,反倒想不起了……”倒是和孙振起妻子金淑珍的结识,让记者对他有了更立体的认识。
金淑珍大方能干,大家都叫她金姐。谈起花艺,孙振起侃侃而谈,而说到店里的生意,他就远不如金姐干练了,甚至记不得店里的电话号码,惹得金姐不由得“抱怨”:“电话记不住,进货多少钱,他也不知道,卖货多少钱,他也不知道。让他看店,生意准亏!”孙振起则在一旁笑着。有次店里来了客人,插好花付费走了,孙振起从后面看,觉得作品背面显得还有点空。他怎么看怎么不舒服,最后跑出去把客人叫了回来,重新处理过才放人家走。
对此,孙振起也有着自己的想法:“我以前在店里卖花时,都是看着大概用了多少材料,算个价格收钱,金姐总说不对账。所以我就不卖啦,还是只管插花吧。想让客人满意,就得知道他喜欢什么样的东西,要干什么用。不过客人也有想法不对头的时候,你就得给他讲插花,讲色彩讲构图,讲通了,就好做了。”有一次,一个客人一定要孙振起帮她设计个亮色的插花作品,放在钢琴上。孙振起去她家看过,钢琴是紫棕色的,整个室内的色彩也偏暗,如果用亮色,就太打眼了。孙振起就给她讲,这样不行,一定要用亮色的话,除非把窗帘、床罩全换了,否则就破坏了房间里色彩的整体调和感。后来这位客人真的被他说服了,接受了紫色系插花的设计方案,拿回家摆起来跟钢琴很配套,她自己也很高兴。讲到这里,金姐在一旁插话了:“你看你看,真是当老师当出毛病了,他还想给客人当老师啦……”这就是孙振起,一个执著投入的花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