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旧俗在端午节,用菖蒲叶与白艾悬挂门首,可以除恶辟邪;用墓蒲根合雄黄捣碎,掺人酒中饮,称为“蒲节酒”。因此,农历五月又别称为“蒲月”。 菖蒲亦称白菖蒲,古称尧舜,简称蒲;又因其近水而生,叶形似剑,故名水剑。 菖蒲原产我国,属天南星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在《左传》、《诗经》等古籍中均有记载。菖蒲因生长地不同而名称有异,生于池沼边的称泥菖蒲,生于溪涧中的称水菖蒲,生于水石之间的称石菖蒲(俗名细叶菖蒲)。菖蒲的品种不少,最名贵的要数金钱、牛顶、虎须、剑春、香苗、台蒲等六种。 菖蒲的用途很多,全草是提取芳香油、淀粉、纤维和制作“土农药”的原料。用500克菖蒲捣烂后,加水1000—1500克,煎熬两小时后过滤所得的原液,再以每千克原液兑水3—6千克配成的农药,可防治稻飞虱、稻叶蝉、稻螟蛉、蚜虫、红蜘蛛。菖蒲15倍水浸液,对抑·制棉花黄萎病菌孢子萌发的效果达100%,对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效果达70%。日本冈山县胜田郡等地,每到端午节,就在牛棚内铺上菖蒲,以此为牛畜除灾灭害求平安。 菖蒲入药自古有之。历代中医典籍均把菖蒲根茎作为益智宽胸、聪耳明目、去湿解毒之药。 菖蒲与菊、兰、水仙并称“花草四雅”。用菖蒲作盆景,既富诗意,又有抗污染作用。相传古人夜晚读书、做活,在油灯下放一盆菖蒲,可免灯烟熏眼之苦,原因是菖蒲叶有吸附空气中微尘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