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菖蒲弯孢霉叶斑病于1988年在沈阳初见,始发生时较轻,没有引起重视。以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至1993年发病情况严重,有的田块造成毁灭性的危害。经鉴定,病原物孢子多为2—3隔,大小在20×10μ之间,详见右图,接近日本1954年报导的Curvulavialunata(Wakker)B0edijn,与美国报导的Curulaviatrifolii(Kauff)B0ed.f.sp.gladioliparm&Luttr,不同。 本病发生在叶、茎、花和球茎等部位,被害叶上最初为淡黄逐渐变成红褐色的小斑点,而后扩大成近长方形,病斑长度与主脉(叶轴)垂直,再扩展呈方形,渐至圆形、椭圆或纺锤形的病斑,老病斑多穿透叶片,成孔;老叶的病斑较大为椭圆形,叶片边缘上的病斑则较长而且大;由籽球茎长成的植株通常在近地面处受害,由于这儿的叶片窄而细没有明显的叶斑症状,受害到一定程度使植株呈“猝倒状态”,往往造成成片的死亡。茎上的病班多呈椭圆形或纺锤形。叶、茎上的病斑扩展到中后期,中心部位颜色逐渐变浅,外圈呈淡褐色,边缘为淡黄褐晕环,较老的病斑上可见到同心轮纹,其上散生出黑色小点孢子群。花上病斑扩展很快,在湿度较大时呈水溃状(在沈阳常见于早晨),干燥时病斑萎缩花瓣变形,失去观赏价值。球茎上的病斑浅褐色,早期症状与其他病害的病斑很难分开,是球茎贮藏期腐烂的原因之一。 该病菌能在任何生长阶段侵染幼嫩组织,特别是在天气温暖(18℃以上)多雨时,尤其是植物冠层湿度高时。籽球和球茎上的病原物通过水和空气均可传播。根据资料记载病菌在土壤中至少可以存活一年。 据田间观察,唐菖蒲不同品种之间抗病性差异很大。如苏格兰(Saxoni)、超级玫瑰(R0sesupreme)、麦吉红(Traderhorn)、黄玉(Topaz)、新星(N0vahux)、白繁荣(WhiteProsperity)、奥斯卡(OScar)、和威尼等等抗病性较强;其次为金色原野(0o1dfield)、粉友谊(Friendship)、白友谊(WhiteFriendship)等。易感病品种,如欢呼(Applause)、红美人(Redbeaury)、夏威夷(Spic8ndSpan)、彼德梨(PrIerPeats)等。其中“红美人”在某些田块中,已造成很大损失,“欢呼”受害亦相当严重,成灾多为苗期猝倒。有些品种的抗病情况尚有待今后的观察。 防治方法: 有些栽培品种的叶、茎和球茎表现抗病或耐病,但没有免疫品种,且品种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性。田间防治表明,病害流行到一定程度,再喷多菌灵、苯莱特(Magie1981)已经无效。 在病害始发期(蔓延之前)及时地每星期周密地喷一次代森锌、代森锰或百菌清都有一定效果;作为预防性防治时,将上述杀菌剂中的某一种与代森锰锌交替使用可控制此病流行。使用0.4%的百菌清和0.5%福美双配成溶液浸泡籽球20—30分钟,对防治植株猝倒病,有一定效果。生产鲜切花的球茎去鳞皮后,可结合防治其他病害,以多菌灵、福美双和代森锰锌三者等量混合的250—500倍液浸种2——30分钟。其次,应尽量避免重茬,最好实行3—4年轮作;保护地的促成或抑制栽培的一定要进行土壤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