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荷花专家认为:“从自然杂种的子代分离中,选择观赏价值较高的荷花新株系,可能性较大。”“由于荷花常为异花授粉植物,在多品种同区种植情况下,加之各品种间的自由传粉,在自然杂交实生菌中多能出现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可供作选育新品种之用。” 笔者创办“艺莲苑”十载,从全国各地收集荷花品种120多种,经反复筛选,已出现多个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现将自然杂交实生苗选育的新品种“希望”和芽变新品种“思念”介绍如下: 希望 1992年4月26日,我们将上年收获的300多粒厦门碗莲种子下盆种植,至6月25日,出现了一个长桃形花蕾,基部黄绿色,上梢尖部稍红的新植株。7月8日,花蕾完全开放.花基部三分之一呈深黄色,部三分之二呈白色。我将此株选出,并在盆上记有“黄1”记号,以利观察。 1993年3月15日,将记有“黄1”盆钵种藕翻盆,取出种藕3支,种植在上口径27厘米,下口径17厘米,深17厘米的盆钵中,并在盆钵上记有“黄1—1”——“黄1—3”记号。至6月5日,种藕较小的“黄1—3”号显蕾。至6月17日,花开放,与1992年的花型、花色一致。同时测得花径10厘米,花瓣44枚,属复瓣型。花态呈飞舞状。立叶直径平径18厘米(24—12厘米),立叶高19厘米(26—12厘米);花梗高度均高于伴生立叶5—7厘米。花瓣狭长,长7.2厘米,宽1.7厘米。雄蕊瓣化,雌蕊泡状,不结实。后来单盆开花5—7朵,属“繁密”。 1994年4月3日,将记有“黄1”记号的3盆种藕翻盆,除“黄1—2”,因冬季失水干枯外,其余2盆取种藕8支,种于8个盆中。最早一盆于6月2日现蕾,6月15日8盆全部有花或花蕾。 “黄1”可能是由于同区种有黄色、重瓣大型荷花“友谊牡丹莲”经风、昆虫等自然传粉杂交的结果。 该品种具有优美的花型、花色,具有“厦门碗莲”易开花、多花的特点,是复瓣花型中十分有希望的碗莲品种,故定名“希望”。 “希望”荣获1994年第八届全国荷花展碗莲新品种评比三等奖。 思念 1992年3月10日,我们将上年收获的200多支“厦门碗莲”种藕种于200多个上口径27厘米,下口径17厘米,深17厘米的盆钵中。至夏季,开花白如繁云。这200余盆中,有早些年已出现的30多枚花瓣的“复瓣”型“厦门碗莲”。但有一盆,花瓣达63枚,随即选出,并标上记号“C30”。 1993年3月15日,我们将记有“C30”的一盆种藕翻盆,得种藕5支,分栽5个盆中。分别记有“C30—1”——“C30—5”记号。同年6月10日,“C30—2”开花,花径8厘米,花瓣66枚。花蕾、花色与“厦门碗莲”一样,长桃形,白色。植株型体与“厦门碗莲”也十分相似,株矮、叶小。立叶高度平均14厘米(17—10厘米),立叶直径16厘米(18—13厘米),花梗高于立叶5厘米左右。单盆开花5朵,雄蕊瓣化,雌蕊泡化,有的心皮演变成绿色花瓣状。不结实。 1994年种植的“C30”与1993年种植性状基本一致。但单盆花朵增至8—10朵。 “C30”与“厦门碗莲”一样,具有小株型性状稳定、花期早、群体花期长、着花容易、开花繁密等特点,并旦遇雨花蕾不回枯。系白色、重瓣、矮形、小形的碗莲佳品。 此碗莲,为了缅怀家父生前,对我培养碗莲的期望与支持,故将该品种定名“思念”。 建议与讨论 正如王其超、张行言先生所言:“厦门碗莲是育种的最佳种质资源。”从笔者经验看,厦门碗莲不仅实生苗会出现变异(如“希望”),种藕栽培也会出现类似“月季”、“杜鹃”的“芽变”(如“思念”)。所以,厦门碗莲应作为筛选新品种中值得注意的一个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