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过两次成都,但对成都的花店并不了解,9月底借着再次出差来蓉的机会,找了个下午,约上两个朋友,记者开始饶有兴味地在成都搜花店。请看——成都搜店记
打着出租车搜店
听人介绍,成都的玉林小区是个花店较多的地方,于是我们一行三人便打了辆出租车奔了那里。因为从没见过满街找花店的,也不知道具体什么地方有花店,连熟识成都的女出租司机也拿我们没办法了,最后,颇觉抱歉的我们一眼看见街角的一片鲜花就如获至宝地赶紧下车了。
这是玉林小区一条不大热闹的小街,街角小店也谈不上是真正的花店,一半水果一半鲜花地摆着。因为这是在成都看到的第一个花店,所以,我们几个还是认真端详了起来——半间屋的摆放没什么特别,门口凳子上摆了几个鲜花花束。忽然,我们发现那些单面花束竟然个个“站”得直直,仔细一看,原来每个花束下面都有一块不小的花泥。当同伴忍不住提醒说,用花泥不利于花吸水时,老板说,这里都是这么插的。果然,接下去看的几个小花摊上摆的花束也都是这样的。看来这是我们发现的第一个成都小花店特色了。
一路边问边走,我们穿行于玉林小区的大小街上,平均隔上十来分钟即能找到一家小花店,有的相隔不过几百米。这些小店规模不大,花篮花束看起来都比较简单,普通玫瑰花束在30元上下。按照一家花店约覆盖1.5公里左右业务范围来测算,这种密度代表着这里有相当可观的消费力量。是不是整个成都都是这样呢,到底成都的花店业是个什么状态呢,用这种搜法可是不容易了解,还是找个当地的朋友问问吧。于是,记者拨通了成都三月花业姚海松经理的电话。
跟着向导搜店
“把成都市区分成东西南北四大块,东区和北区的消费能力差些,花店也比较少;南区这边,也就是玉林小区、紫荆小区这边,是比较早富裕起来的住宅区,花店最多;西区是成都高档住宅较多的地区,但人口密度不如南区,花店也没有南区多。”真是找对人了,姚海松扔下正在装修的花店跑过来,一见面就开始条分缕析地帮我们介绍起情况来。成都东区李家沱小区那里,有个三友路,是成都的一个花摊聚集的地方。说是花摊,是因为那里的商铺规模小,花艺水平不高,还不能算是真正的花店,所以要看花店,来玉林小区还是对了。“雪茹花饰、春天花坊,还有新一点的非常花艺是这边花艺水平比较好的花店,我们可以去看看。”姚海松介绍说,这几家店走的都是中高档路线,也做各种花艺工程,其中雪茹花饰是比较早的一家,有10年的历史了。果然,走进雪茹花饰的店堂,60多平方米的一层店面布置得宽松而漂亮,作品也很精致,收银台旁的墙上贴着花艺师在北京花艺学校学习的证书。在这里可见不到插在花泥上的花束了,花材的保鲜处理,员工的接待态度,到处都显得有章有法。离开雪茹,我们又去看了位于繁华大街上,有着大大橱窗,以绿色为主色调的春天花坊和小巧精致的非常花艺,领略了成都中高档花店的风貌。
搜店搜到了
花卉市场
搜花店,聊花店,自然也少不了聊到成都的鲜花市场。据姚海松介绍,成都只有一家鲜花早市——成都高店子花卉交易市场,位于成都三环以外的三圣乡,据市区有40分钟左右的车程。见我们一副感兴趣的模样,姚海松爽快地提出明早3点多来酒店接我们去见识一下成都的鲜花早市。
凌晨3点多的成都市还安静地睡着,我们的车子已经直奔了三圣乡。高店子花卉交易市场的早市分室内、室外两个交易区,室内主销昆明来的花和一些花店资材,室外市场主销本地鲜花。昆明的花铁路运输大约下午6点到,空运是凌晨三四点钟到,所以早市是3点多就开始了,到八九点钟结束。早市结束后,市场即以销售盆栽植物为主。走在室内交易区,可以看到花材质量在中等的为多,卖叶材的档口不多,经营的多是海南的货。只找到一家经营较新鲜花材、叶材的摊位,叫做维多利亚,据老板介绍,生意尚好,温江开花博会期间,不少花艺师用花都要到这里来采购,而他家的货也走得格外好。
室外交易区卖的是本地农民自种的花材,更为拥挤热闹。本地玫瑰、菊花、晚香玉、排草、栀子叶……品种不少,以玫瑰最多。姚海松带着我们边挤边看,“这是本地玫瑰,朵都比较小。这是黑色无刺的品种,枝不长,常做花篮用。本地玫瑰每年五六月上市量最大。”
我们的搜店之旅在凌晨6点结束了,回想起匆忙中的成都印象,我们都觉得再过几年,成都会是个花店业发展很好的城市。因为,在记者看来,一个城市花店业若要兴旺,应该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适当的消费能力,二是不能是具有花卉批发集散功能的城市,也就是鲜花市场不能过多。在成都的部分城区,已经可以支持那么密集的花店,是消费能力的一种体现。加上成都浓郁的休闲文化,鲜花消费如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