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之前,大多数国家都用GNP(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国家每年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90年代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用GDP(国内生产总值)来代替GNP。1993年,联合国统计司决定用GDP代替GNP。这两者有什么差别和意义呢?
从定义上说,GNP和GDP都是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但它们所说的“一国”的含义不同。GNP所说“一国”指一国国民,即只要是该国公民无论在什么地方创造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都应计入。GDP所说的“一国”指一国境内,即只要是在该国领土上,无论哪国人所创造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都应计入。GDP中减去外国公民在该国创造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再加上本国公民在外国创造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就等于GNP。由于在许多国家GNP与GDP差别很小(往往为1%左右),所以有人也把这两者等同起来。
但应该强调的是,无论GNP与GDP在数量上的判别是否重要,用GDP取代GNP是一个极重要的变动,它代表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各国经济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甚至很难找出哪一件产品完全是由本国人生产的民族产品了。例如,美国福特公司生产的福特牌伊斯柯特型(ESCORT)汽车,其零件来自15个国家。你说它是不是美国民族工业产品?说是吧,美国零件的国产化率很低;说不是吧,品牌无疑是美国的。其实你看看现实中的产品,有多少还可以称得上是原来意义上的民族工业产品?
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许多经济学家强调用境内工业的概念来取代民族工业。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工业实际已很难确认了,但境内工业是好确认的。外国人在一国办的企业并非国人所有的民族工业,但也是一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境内工业。这种企业要遵守所在国法律,向该政府交税,雇用该国工人,繁荣该国经济,为什么要加以排斥?
用GDP取代GNP与用境内工业代替民族工业是相应的。
现在消费者实际很难找到一件真正意义上的国货了,国产电视机的许多零件来自国外。国产电脑的芯片等来自国外,甚至吃的面包也可能是用来自国外的小麦制成的。哪里去找让我们爱国的“国货”?排斥外资,总把外国人办的企业作为异类,不能给予“国民待遇”,都是已过时的观念。一国只有与世界融为一体,吸取各国所长为我所用,才有国家的繁荣。
GNP变为GDP不是简单的名词之变而是全球趋势之变,观念之变。只有注意到这种实质性变化,才能跟上浩浩荡荡的世界经济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