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头盆菊,叶片大、厚、浓绿,不失“脚”,茎杆粗壮,高矮一致,花色丰满艳丽,花朵大,不用绑支棍。我们经多年的实践,体会如下:
一、早扦插早上盆:培育盆植秋菊的传统做法是,每年的立夏节后扦插,芒种节后上盆。我们认为适当提前几天比往后拖延好。其好处是:提前扦插育苗温度低,阳光温和,成活率高,且根系发达,有力量供株茎长旺长壮。扦插育苗,一律选用母株苗的上梢,剪成长约8厘米,约有12个以上的叶片,扦插时撕去最下的3—4个叶片。
二、盆土与基肥的配比:经冻化和风化的沙壤土50%,大粪干或发酵好的鸡粪或兔粪6%,炉灰与腐叶土各21%,未腐烂透的麦糠或稻壳2%,骨粉适量,拌匀筛细后使用。上盆时先填土六成为宜,待定头后,茎杆长出盆口时再填足土,将分杈处埋入土内,待扎新根,避免风折断花朵茎杆。
三、最后一次打头:因传统的多次打头法,致使茎叶生长量屡次受到限制,也自然抑制了根系的生长量。给后期的茎杆增粗、叶片、花径增大带来隐患。我们的做法:上盆后供给适宜的肥水,任其茎叶自由生长,根系也自然增加生长量。后来根据品种开花期的早晚,分出先后,在立秋后2———8天内,靠近盆土表层,即节芽的最密处一次打头。由于根系的增多发达,打头7天左右,少则6———7个芽,多则10几个芽,便一齐冒出,芽生长很快、很粗壮,在放叶前先剔除部分小芽及过于密集的芽,集中养分供给留下的芽快速生长,待芽放叶后再次及时地选留出布局适中、高矮一致、粗细均匀的2———6个头或3———7个头等,作为最后一次定头,即为选留下开花的茎杆培育。比传统的定头虽晚了几天,但不影响按期开花,最大的好处是能大大减轻叶片的老化及赤脚。
四、供足适宜的肥水:传统方法是扣水控肥。由于苗棵长期控制肥水,苗、根生长瘦弱,有的呈现病态。我们采用:上盆后及时供足肥水,促苗棵与根系快速生长,生长越旺越好。肥料,除盆土内施足优质基肥外,前期生长茎叶期,必须每7天喷施一次0.2%的尿素溶液。后期育蕾改用磷钾肥溶解后兑水追施,或喷施0.2———0.3%的磷酸二轻钾溶液,追施肥,喷肥一直坚持到花蕾现色。应注意:一旦叶片发亮卷边,一触动发响发脆时,停止追施肥、喷施肥料。浇水掌握见干见湿,避免过干缺水,或长期浇水过量。
五、矮壮素的挑选与应用:矮壮素种类很多,使用不当易起副作用。现选用邢台生产的B
9
。每小包10克,使用时先用少量水溶解,每3小包(30克)兑水10公斤。如前期气温高、叶片嫩时,多加一瓢水,逐渐少加、到不加水。气温渐低,叶片大、老时,逐渐减少一瓢水。从定头到花蕾现色时止,约10天喷一次,喷均匀,若发现个别茎杆超高,用B
9
液加抹一次即可,直到花蕾现色时停止喷茎叶,花柄上需再喷或涂抹一次,抑制花柄生长过高。通过喷B
9
,抑制了茎杆、花柄超高。由于茎杆矮粗,花朵虽大也不用绑支棍。
六、用长效药预防病虫害:菊花的整个生长季节一直遭受蚜虫、青虫等危害。传统的办法是见虫害就喷药,喷药的次数多,易污染空气。现改用药效持久的呋喃丹颗粒剂防治。上盆时每盆土内拌入约2克,待菊花长出盆口,结合添土时,据盆大小,每盆再施入2—3克,埋于土内。呋喃丹药效长达60多天,药入土经浇水,药力随水进入菊花的周身,各种害虫食叶、吸叶汁后必死无疑,还兼治地下虫害。多年来采用此法治虫效果很好,又减少了空气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