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一提到荷兰,人们就会想到郁金香,郁金香已经成为荷兰的代名词,其实郁金香的红火,还经历过一段与投机生意有关的历史,即使今天做投机生意的人,也不时会提及——
郁金香开始来到欧洲时,是很昂贵的奇花,只有富裕的家庭才能于春天在自己的小花园里开辟一块郁金香花坛。当很多商人通过交易所的投机富裕起来以后,不知是谁突发异想,觉得有一天对郁金香的需求也会活跃起来,因此很值得买进一批郁金香种球。这是在1634年,于是,郁金香的价格开始攀升。由于大家都估计这个趋势还将继续下去,所以就继续买进郁金香,而价格也就不断攀升。
同股票相比,郁金香的种球是有形的,所以参与投机的人就不仅有贵族和商人,而且还有农民、手艺人、仆人和女佣。在各个小酒馆里都出现了郁金香交易活动,整个民族都梦想着不费什么力气就发起财来。郁金香投机生意最高潮时,一个VICE—ROY品种的种球价格竟高达2500荷兰盾,当时相当于两车燕麦,四头肉牛,四头肉猪,十二只绵羊,1000磅奶酪的价格,这种疯狂持续了三年。到了1637 年的一天,一个投机者突然无法取得他所期望的价格。他陷入了惶恐之中,于是把手中的货物以他还能够得到的最好价格全部抛出。这时人们突然想到,郁金香种球除了可种在花园里外,其实并无其他用途。于是,到处一片惊慌,大家都想出手,但却没有人再想买进,价格跌入最底层。最惨的要算那些借债购买郁金香种球的荷兰人,他们原以为这些贷款可以用投机所得的一个零头还清,可现在破产了,失去了全部家当。
旁白:历史上所有大的投机生意都有这样类似的过程;开始时是几个好的主意,然后是狂热,再后就是疯狂,每个人都以为必须参加这项大买卖,最后是惊惶失措,投机的泡沫彻底破灭。(本文摘编自《故事中的经济史》,原作(德)尼古劳斯·皮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