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壤准备
唐菖蒲适合向阳、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环境。pH6-6.5的土壤,最好不要连作。栽种前在土表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3吨—8吨,普钙每亩施80公斤(按含有效磷12%计),及适量腐叶土、炭渣等,翻耕深25厘米—30厘米。然后按110厘米—120厘米宽,5厘米—25厘米高,走道40厘米—50厘米作畦,长不限。每100平方米畦面施硫酸钾4公斤—5公斤,呋喃丹1公斤—1.2公斤,五氯硝基苯60克—80克,再翻挖、打碎、整平。排水性不佳或地下水位高处宜作20厘米—25厘米的高畦。
二、种球准备
选用经过打破休眠处理的、健康无病虫损伤的、直径大于3厘米的种球,剥去叶皮,用800倍多菌灵、甲基托布津、辛硫磷混合液浸种约30分钟,捞出后用清水略冲洗,晾干表面水即可下种。最好能在20℃—25℃保湿条件下催芽,待芽长1厘米—2厘米,根长约半粒米时下种。
三、播种
播期:其生育适温为夜温15℃,日温20℃—25℃。若能控制温度则周年均可下种,一般每半月种一批,播后70天—120天能开花。具体播期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及控温能力和上市期确定。1月—2月开花的,9月—11月播种,控温13℃以上。无加温温室或大棚,露地栽培的,可在重霜后的2月末起每15天种一批,至7月底。8月以后播种的,应具备加温条件或限于无早霜地区,播时注意花色品种搭配。
播法:株距10厘米—15厘米,110厘米—120厘米宽的畦面播10个球—11个球为佳,行距13—15厘米。已萌芽的,搬运和播种时慎防伤芽。播后盖土4厘米—6厘米。为防晚霜袭击,早春播的可盖土6厘米—8厘米。播后盖土前最好能在植沟中浇施500倍—800倍甲基托布津及辛硫磷混合液。盖土后浇药液效果不佳。
四、田间管理
浇水:播后即浇透水,此后定期浇水,保持畦面间干间湿,三叶期前浇水适当少些,三叶以后水量稍多无妨,但切勿过湿,更忌积水。大雨后及时排水,防止烂球。
追肥:三片真叶时每亩用尿素10公斤—15公斤、硫酸钾10公斤配稀粪水浇施,20天—25天后亩用20公斤—25公斤复合肥,撒施并向植株基部略培土,不再单施氮肥。为促进种球发育,采花后可每亩补施尿素10公斤—15公斤。此外,从长出第五片叶起,每7天—
10天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可使花枝粗壮,花朵排列紧密,花色鲜艳。
中耕除草:每次施肥后结合浅培土中耕除草。浇透水后出现表土板结、须及时松土。此外,栽植较密且发芽整齐的,要及早去掉多余的芽,保持一球一芽。
病虫防治:常见病害有球茎腐烂病、角斑病、颈腐病、病毒病等,主要通过上述种球和土壤消毒防治。生长期发病可先摘除病叶再定期喷代森铵、多菌灵等杀菌剂,交替使用为好。严重感病株要及时拔掉而浇之,虫害主要有根螨、蛴螬等地下害虫,常用辛硫酸、甲基异硫磷灌治。蚜虫、叶螨、飞虱、小造桥虫、蓟马等叶部害虫多用氧化乐果及敌敌畏混合液防治。
五、切花与上市
花穗基部有1个—2个花苞露色后,用经75%酒精消毒的剪刀留下2片—3片叶采切。夏季可在仅一个花苞露色时采收。采后尽快吸水,再予整理去叶,理齐穗部包扎后即可包装运销。
六、收挖种球及贮藏
叶片自然变黄或干枯后挖球,挖出后去掉老球残体,剔除老根,晒10天—15天后在30℃—32℃高温下处理10天—15天,再入冷库或地窖在3℃下存放20天—40天即可再植或出售。也可在收挖后用冷水泡1—2天,再用53%酒精浸30分钟,取出后尽快使其干燥,再作高、低温处理,以便防治球茎腐烂等病害。贮放场所务必事先用甲醛薰蒸杀菌,或喷洒杀菌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