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苗是植物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变态苗,因其茎叶呈半透明状,故有“玻璃苗”之称。有两种类型的玻璃苗:一种除半透明外,其他外部特征与正常苗无多大差异;另一种则同时出现茎叶增生、肥厚,叶反卷。因玻璃苗无利用价值,从而成为植物快速繁殖的一大障碍。
1964年菲利浦在培养石竹茎尖时最早注意到这一现象,到1981年迪伯霍正式提出“玻璃化”这一概念。至今,已发现几乎所有植物在试管繁殖时或多或少都会出现玻璃苗。在花卉中,康乃馨、满天星、瑞香、菊花等这一现象就相当普遍。
形态解剖学的研究表明,玻璃苗顶端分生组织相对较小,且缺少维管束原组织。茎叶细胞体积膨大,液泡化程度高,胞质稀薄,核变小,细胞无明显长轴,含水量显著高于正常苗。玻璃苗在酶活性、生长代谢及元素含量等方面也与正常苗有差异。虽然许多学者对玻璃苗发生的机理和规律已作了许多研究,但仍未达成共识。故对苗木的繁育者而言,目前的重点是设法减少玻璃苗的发生。
据我们的组培实践,在康乃馨、满天星等外植体的建成时期特别容易玻璃化,故应充分注意。在继代培养时,细胞分裂素含量高于0.5毫克/升,则单位节位或芽位形成的不定梢量偏多,虽然先发生的梢正常,但后长的梢却细长,且易玻璃化,因此继代培养时,上述各类的细胞分裂素含量宜控制在0.3———0.5毫克/升,这样每月每个节位或芽位形成3———5根粗壮的嫩梢。温度对玻璃苗的发生也有影响,一般组培室的温度控制在25C左右,但对康乃馨、满天星而言,以15———20C为宜,温度高于25C,玻璃苗明显增多。培养瓶中接种的数量也有影响,100毫升的三角烧瓶在增殖时宜控制在10个节段以内,生根时不超过15株嫩梢,否则光线通透性差,玻璃苗比例会上升。此外,培养基的pH值、琼脂浓度以及氨态氮和硝态氮的比例等也或多或少有影响。在培养基中添加少量的生长抑制剂,如0.1毫升的多效唑(PP
333
)或1———2毫克/升的矮壮素(CCC),有利于减少玻璃苗的发生。总之,在花卉快速繁殖时,首先要根据自身实验室的条件,进行较系统的培养基和环境因素的筛选和组合试验,以达到高效繁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