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锦苑花卉有限责任公司1995 年创业,到1998年,已拥有300亩康乃馨生产基地。然而,1999年那场大雪,让公司损失了70 0万元,正是这场大雪孕育了锦苑的重生和发展。
高大魁梧的身材,红黑的面颊,稳重的言谈举止,让人一见便能产生信任感。这就是昆明锦苑花卉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曹荣根给记者留下的印象。
谈起1999年那场大雪,曹荣根真是感慨万千:“当时只见基地一片雪白,所有的鲜花都被大棚压在底下。最让人感动的是我们的员工,没有一个人退后,他们都奋力地抢救鲜花。然后把救出的康乃馨拿到市场去卖,要知道当时每支康乃馨的批发价达到十六七元呢。工人们无言的行动,让我震撼,让我思考。”
为了对大家表示感谢,曹荣根当天晚上举行全员会餐,并宣布放假三天。
工人们放假了,曹荣根在三天里干了几件大事:卖掉一块地,卖掉一批库存的木材,自筹资金40多万元,又请云南花产联做担保贷款2 0万元。第四天,他带着这笔款子,成立了生产部,领着工人开始了锦苑的二次创业。这一次,他们不是盲目的,而是在考察分析了云南花卉产业现状之后,重新确定了公司的发展方向。即从以种植为主的公司,发展到“公司十农户”的公司,开始营造自己的销售网络。
2000年,国家计委立项在云南扶持12个出口企业,锦苑也有幸被列入其中。2001年,他们又成立了贸易公司,专做出口业务。贸易公司成立后,曹荣根才感到自己的生产量不稳定。于是2002年他们又扩建了1300亩基地,成立了有100多家农户组成的联合体,分别生产康乃馨、玫瑰、百合、草花。当时除百合是订单生产外,其余都由农民生产,公司统一销售。
然而,2003年非典期间,公司再次受到重创。花生产出来之后卖不出去,但此时曹荣根照常收购农民的花。虽然公司损失了一些资金,但却赢得了花农的信任。非典过后,公司开始开发欧洲市场,由于欧洲市场订单较大,于是,锦苑于2004年3月成立了生产经营技术协会,吸收了40多家有一定规模、产品质量比较稳定的企业作为核心成员。公司为他们进行培训,教他们统一的操作流程。农户每天按公司的要求采花、泡水,运到指定地点,公司统一运回进行采后处理,分级销往世界各地。
曹荣根说,公司这么做,是为了引导农民做好采后处理,因为只有采后处理做好了,花卉的质量才能保证,出口量才能增加。现在看起来,费用有点高,但出口到美国,一扎玫瑰20元,质量保证了,出口量加大了,摊到每支花上的费用就微乎其微了。
谈起公司今后的发展,曹荣根说:“锦苑目前有11个子公司,分别种植康乃馨、玫瑰、百合等切花。公司以引进优质种苗为主,通过技术培训,引导农民提高种植技术。之所以投入这么大精力是因为云花的发展和出口,主体是花农。只有花农的水平提高了,云花的水平才真正提高了,云花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才会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