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跨国公司总裁到位于中国的下属企业视察,到厂后径直去了职工食堂,从食堂出来后又去了职工宿舍,最后才去看生产现场,许多人大惑不解。事后大家才知道,如果对食堂、宿舍的情况不满意,总裁就不会去生产现场了,因为在他看来,一个企业如果食堂和宿舍管理不好,就不可能生产出好产品,这个厂长只有“下课”的份。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左传》中的《曹刿论战》,那位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曹刿进宫拜见庄公,问庄公:“您靠什么跟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这类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能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曹刿答道:“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曹刿答道:“这点小信用难以让神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一一细察,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答道:“这是对人民尽职的事,可以凭借这一条件去打仗。”
曹刿和庄公说的三个问题,没有一个是与军事有关的,说的都是政治和民生的事。在曹刿看来,只有把国内的政治治理好,把老百姓的生活安排好,争取到人民的支持,这场战争才有希望。说起来,曹刿与这位总裁的观点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大家都知道人才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但所谓的人才,不仅是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企业中每一位员工都是企业的宝贵人才,不要小瞧那些在一线生产的员工,如果他们没有把工作做好的强烈欲望,是生产不出好产品的。我们常说劳动者要有职业道德,但别忘了职业道德是从事职业劳动的人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产生的内心信念。一个恶劣的生产、生活环境,如何能产生高尚的道德,从这个意义上说,职工的生活环境、条件,看起来是与企业生产无关的事,却与企业的生存发展紧密关联。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一个企业要成功,需要具备许多条件,但可以肯定,懂得关爱员工的企业可能会走得更远,做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