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记者居住的四层楼上远望斗南镇,满眼白茫茫的塑料大棚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刺眼。本来以为这些塑料大棚里肯定种的都是花,但经过仔细观察才发现,不少大棚里种的并非都是花。
斗南是全国有名的花乡,云南
花卉产业之所以有今天的蓬勃发展,完全得益于当年斗南镇率先种花的几户农民的启发和带动。早在1983 年,斗南一位农户在自家的3分菜地里试着种上了唐菖蒲,结果收益比种菜翻了好几倍。随后,在这位农户的带动下,村里人又开始种植晚香玉、小苍兰。比蔬菜利润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的花卉,让这里的农民尝到了种花的甜头。从那以后,斗南人家家户户都种花,斗南几乎成了云南鲜切花的代名词。然而,20多年过去了,在斗南的带动下,昆明周边的晋宁县、宜良县,玉溪、曲靖、大理等市的花卉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而斗南这个云花的发祥地似乎大有退隐江湖的感觉。
离记者的住地步行不到200米距离,农户的种植大棚便触手可及了。临近路边的两排大棚看上去管理得比较精细,透过白色的塑料薄膜隐约还能看到星星点点的色彩,里面种的是勿忘我、紫罗兰之类的花卉。顺着田间长满野草的小路,穿行在
一栋栋大棚之间记者发现,这里的大棚显然比路边那几个种花的大棚在管理上要粗放得多,但大棚里种的油菜、白菜、莴笋倒也长得绿油油、水灵灵的。
“这茬油菜挖了以后准备种啥?”“还能种啥?勿忘我呗!”顺着说话的声音,记者找到了两位正在大棚里干活的花农,询问正蹲在地上拔油菜的一位大婶:“为啥不接茬种菜了?”大婶边干边说:“这个棚种了两年油菜,今年就可以种花了。一个棚里不能连续种一种作物,时间长了,土里会有毒,种什么都长不好!”“您还打算种勿忘我啊?现在市场上一公斤只卖一块多钱,利润这么低为什么不换个品种?”大婶抬头看了记者一眼,无奈地说:“现在种这种花是不如从前赚钱了,可我们只会种这几种,像百合、玫瑰虽说挣的比这个多,可往里投的钱也多,再说咱也不懂技术啊!”
另一位在对面大棚里干活的花农听到后,也按捺不住,接过话茬说:“我们这里的人过去都是靠种花为生,那时种花的人少,种多少就能卖多少,价格也不低。那些年,我们的日子特好过,差不多家家盖了新房,有的还买了轿车。如今,周边种花的人越来越多,而且都是有实力的大企业联合农户一起种植的,他们生产的鲜花质量好,品种也新,在市场上特好卖,而我们这里还是一家一户种植,质量和品种哪比得过人家牽这不,这些年有不少人已经不再种花,有的改种蔬菜,有的做起了倒花、批花的生意。”
斗南花农的变化并不意味着他们被市场淘汰,而是在寻求另一种发展模式,这也正好迎合了呈贡新城的总体规划。那就是在未来两年后,斗南将不再作为鲜花种植基地,而将成为全国最大的花卉出口和交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