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是中国的一大国粹。日本的插花则是在唐代从中国连同佛教一并传入的。若问中国插花起源于何时?目前,学术界众说不一,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其一,起源于在汉,见之于河北望都源阳侯孙程(?一132年)的墓道壁画,陶质卷沿盆内有六枚鲜花(部分学者认为是盆栽。)。其二,起源于汉魏,陆凯(198一269年)曾在江南折梅枝,托驿使寄赠远在北方长安的好友范哗,并作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南北朝·盛弘之·《荆州记》)还是梅枝用于插花。其三,起源于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六朝时期,见载于《南史·晋安王(萧)子懋传》,“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俗华不萎。”而笔者认为:中国插花起源于比乐汉更早的战国时期。有西汉刘向的《说苑》一书为证。 《说苑》“奉使”篇载:“越使诸发,执一枝梅花遗梁王。梁王之臣曰韩子,顾左右曰:‘恶有一枝梅遗列国之君者乎?请为二、三子惭之。’”其大意是:越国(包括今苏北运河以东、苏南、赣东和浙南,建都于会稽,即绍兴。)使者诸发一行,奉越王之命,千里迢迢送一枝梅花作为国礼,献给北方梁国(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为战国七雄之一。)之群王。梁王手下有位叫韩子的大臣,对左右说:“怎么可以用一枝梅花作为国礼来送给一国之君呢?我都要为你们一行的所作所为感到惭愧。”后经越使据理力争,并陈述了古越国剪发文身,梅花为礼的风俗习惯,梁王才“披衣出以见诸发,令逐韩子。” 通过这段刘向讲给皇帝听的故事,至少可得出以下二条结论。一、梅以花贵始战国。古代生活于越、吴、楚等国的始祖先民是非常看重梅花的,并将其作为国际间交往的礼品,后来陆凯折楚地梅枝赠友人的行为,只不过是古代越国“梅作国礼”遗俗的变异和延续而已。其二,早在二干三、四百年前,越国人就有了原始的插花风俗和简易的保鲜技术。不论是“梅作国礼”,还是“梅枝传情”,都发生于长江流域的梅花天然分布区和最早人工栽培区,用梅作“插花”或“国礼”,似乎得留有某种至今尚不为人们重视和认识的古老文化、宗教、民俗等方面深层结构的内涵。再则,当时若是没有一定的梅枝保鲜技术,要将其北送至大梁或长安,在以车马舟揖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时代,是不可能保持其鲜好无损的。所以,笔者的结论是:中国的梅花及保鲜技艺创始于我国时期或更早。但不知行家以为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