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点评嘉宾
薛立新(文中简称薛)北京插花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
高艳萍(文中简称高)日本华道家元池坊北京支部长
在当今世界花艺潮流中,东方插花的元素正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关注、认可和尝试。这一方面是受东方文化的整体兴盛带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东方插花表现的内容除了技巧、手法外,还有着深邃的内涵,有的甚至超越了具象的枝叶。
也许正是应和了这种花艺潮流,6月的京、津地区接连举办了两次大型的东方插花活动,一是在北京举办的日本池坊插花展,一是在天津举办的海峡两岸中华插花艺术展。我们本期的东方插花特辑,特意选取了这两次活动上的部分作品,并邀请国内两位知名花艺师进行逐一品评。
从嘉宾的点评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日插花虽然在表现形式和审美追求上有差异,但是却都深深浸染着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古典文化)的深邃意趣,可谓殊途同归。
(图一)薛:作者大胆地处理了叶片,使花材一下变得很轻巧,作品令人感到好像风在向后吹,非常自然舒展,体现出作者的匠心。
高:作者在这里强调的不是叶片,而是秆,人为地将之加工创造出特有的空间感。强调对花材的处理,这也是池坊插花的一大特点。
(图二)薛:这个作品是此次亮相的四个中国传统插花作品中惟一力求表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含蓄美和哲理性的一个,非常难得,而且作者用书法作品做了一个画外音,手法非常巧妙,给人很大启发。提几点建议:首先,石头容器较厚重,而花材较细弱,难以压住;其次,蝴蝶兰显得太洋气,如果用绣线菊、珍珠梅等,或者用草花,更能表现野趣;最后,三个作品在布局上规律性太强,如果一大一小组合,旁边再放一个小的,意境就推开了,而现在的处理感觉将河岸局限住了。总的来说,力度和厚重感不够,是一个遗憾。
高:这个作品很有中国韵味,相信每一个中国人看了都会有感觉。不足是,叶子一丛丛的,枝条间的和谐过渡不够好,手法不太精练。
(图三)薛:色彩关系处理得很好,大胆使用马蹄莲,表现出现代人对东方插花的理解,创新精神应该大力提倡。不足之处是:"起把宜紧"没做到,底部分叉了;前后的层次关系稍差;主枝的表现不够明确,比较柔弱;用毛毛草代替枝条,没有把东方文化的感觉做到位。
高:毛毛草如果矮一点、分散一点,会使主枝更加突出,作品的平衡感会更好;毛毛草的叶子使线条显得有点紊乱;两朵花目前处在一条线上,如果能互相偏斜一点,作品会更丰满。
(图四)薛:中国传统插花惯于将焦点花放在较低的位置,这是因为考虑到配重的问题。而作品将红掌伸出来,给人全新的感受,精巧而不杂乱,突出了干净利落的手法。
高:这个作品运用的是池坊华道会的一种新的插花方式,叫做"生花新风体",是池坊插花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它的特点是清秀,作品中的每一种材料都很清晰,能很好地展现植物自然之美,又具有较强的装饰性。
(图五)薛:整个作品的比例、色彩都不错,使用石榴、百合花材,也表达了良好的寓意。提出一点意见供参考:作品中使用了熊草表现兰草的感觉,但熊草有点细弱,如果换成真正的国兰的细叶,或者大花蕙兰的叶子,传统韵味的感觉会更好。另外作品中的熊草四面开花,如果从一侧或者两侧出,会更整齐有度。
高:总体感觉中国传统插花的韵味很好。但或许是见惯了池坊插花,总觉得枝条的处理似乎有点欠缺,叶片太多,就少了一点韵律感。
(图六)薛:作者对叶片的表现非常现代,打破了人们对日本插花的一贯理解。
高:作品不具有明显日式风格,而是体现了作者自身的强烈个性,他用独到的眼光看到了八角金盘叶的另一种美,用细腻的雕刻手法,现代的粘贴手法,将这种美表现出来。
(图七)薛:花材仅三种,每种两三枝,但舒展开来,占据了相当大的空间,这种布局和层次关系可以为中国插花所借鉴。此外,绿黄白的色彩搭配非常和谐,炎炎夏季给人丝丝凉意。
高:这也是"生花新风体"的作品。特点见另一"生花新风体"作品点评。
(图八)薛:这个作品右斜的主枝太直白,缺少一点苍劲感和艺术的美感,“起把宜紧,瓶口宜清”也没有很好地做到。
高:枝条的加工做得不是很好。
整体看法
薛:中国传统插花更尊重自然,追求繁花似锦的效果,而日本池坊插花更尊重法则,花材趋向单一性,突出清秀的理念。高:中国插花在花器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日本池坊华道会和日本的瓷器家保持着密切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