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应北京东升种业有限公司的邀请,记者与北京市林业局花卉产业处的赵五一处长、北京市花卉协会的张文佑秘书长及北京农学院的王树栋教授等参观了该公司的昌平野花生产基地。这次参观的所见所闻令记者感觉到,国产野花商品化开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外行”的内行
刚下地头,一片繁密的淡黄色小花映入眼帘。该品种筛选人—— —北京海淀区东升乡科技站站长王文玲介绍说,这花名叫桂竹香,早春开花,花期可从3月中旬一直持续到6月初,与现在北京使用的二月兰比起来,它的花期更长,香味更浓,并且花落后植株仍是直立的,克服了二月兰花后易倒伏、败相差的问题。大家问:“那销得应该不错吧?”王文玲却皱起了眉头说:“现在社会上对野生花卉的认识太少了,推广产品非常困难。像木本香薷,在野地里花就非常漂亮,可以做盆栽花卉,然而在绿化上使用的很少。还有大花芙蓉,目前也仅限于在公路护坡上使用。”
看过蒲公英、紫花地丁、射干、串叶松香草、板蓝根、杂种漏斗菜、华北白前、千屈菜后,记者一行来到一片几厘米高的小苗前。“ 这些是紫花地丁、虞美人和醉蝶的苗子,”王文玲说,“因为种子太小,很难播种,我们就先做成植生带,再铺在地里。”
王文玲过去做了20来年的蔬菜育种推广工作,做野生花卉育种才3 年多,他自嘲是“外行干内行的活”。“这些品种是我四处收集来的,先在办公室院内试播,表现好的再拿到昌平基地分期播种,以进一步筛选并找到最适宜的播种期。”他并不讳言走了不少弯路,“我没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只能边干边学的,肯定做了不少别人早已做过的重复工作,单位内懂这方面知识的帮手也太少了。”
“这几年在野生花卉上没少投入,我们还决定继续坚持下去。” 东升种业的徐连江经理告诉记者,“在资金上,选育和推广工作几乎是只出不进,企业的压力是比较大的。好在我们的蔬菜种子收益这一块还行,能够做到以菜养花。”
专家的忧虑
“现在野生花卉开发的最大隐忧是重利用,轻开发。”在参观途中王树栋告诉记者,“按照国外成熟的做法,一般是先收集资源,进行选育,充分挖掘野生花卉优良的抗逆、观赏等遗传特性后,再推向市场。而在我国,大家基本上是选选就用,最重要的育种工作很少有人来做。这样做虽然会节省时间和投入,但可能贻害无穷。如果选出的品种观赏性不强或综合性状不优,在市场上站不住脚,最后还得被迫回到育种改良性状上来,多走了弯路不说,也砸了国产野花的牌子。”
王树栋多年从事研究工作,他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我国野生花卉基础研究的欠缺。“野生花卉的利用带有资源开发的性质,需要国家资金的支持。但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投入非常有限,而且分散到农业、林业、园林等各个行业的科研机构,大家又埋头各干各的,没有系统的分工,重复研究比比皆是,资金利用效率很低。育种带有很大的不可预测性,周期也比较长。但现行的科研政策要求两、三年内出成果,结果大家都做见效快、易操作的工作,杂交育种、性状改良工作则很少有人去做。这些原因导致了我国野生花卉基础研究的薄弱,直接影响了进一步开发利用。”
如何保护育种者利益是张文佑和赵五一所担心的问题。目前国内跟风很厉害,再加上新品种保护权实施力度的不到位,“一家栽树,众人摘果”的局面很容易发生。另外,野生花卉的保护工作应该是和开发并行的,为了避免因某种品种畅销而诱发滥采滥挖、破坏野生资源的现象,还需要各级主管部门加以重视。
现实的途径
基础差、技术不成熟是不争的现实,在这种情况下野生花卉是不是就不能推向市场呢?专家的答案是否定的。
王树栋说,目前国内的野生花卉开发利用工作较国外有较大的差距,技术水平也比较低,但国内也有自己的优势:地利。“植物要讲究一个适地性。像欧洲大部分是海洋性气候,温暖湿润,而北京则又热又干。如果把欧洲的品种栽种在北京,可能最初的表现还可以,但过一段时间后,退化现象就非常严重。所以要做到可持续发展,还是要本地的乡土东西当家。”
“另外,市场对野生花卉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有注重观赏的,比如街头道旁的绿化,这个对技术的要求比较高,有强调生态的,比如林地、隔离带等,半天然的状态就可以,把一些野生花卉稍加驯化就可以使用。”王树栋认为国内野生花卉利用的市场前景是很广阔的,关键是要用对地方,扬长避短,把野生花卉的优点表现出来,而不需等到具备很高的技术水准以后再去开发市场,这样是不切实际的,也不符合企业的经济利益。
张文佑认为,北京野生花卉有2830多种,在开发上应找准市场的需求点,集中力量重点推几个品种,打出名声。王文玲非常认同这个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