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寇亚琴报道 日前,记者从湖北省襄樊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了解到,由该所组织的《秃杉区域性引种驯化栽培试验》研究课题,在15年的栽培试验后,现已通过湖北省科技成果鉴定,标志着我国珍稀濒危一级保护植物秃杉,已打破区域界限,成功跨越北移第二步。这一研究成果不仅提高了用材林的经济价值,丰富了园林绿化树种,同时也为抢救和保护濒危植物提供了技术保障。
承担该项研究课题的襄樊市林业科研所所长张建华告诉记者,秃杉为杉科台湾杉属常绿大乔木,是我国珍贵的乡土树种。秃杉植株高大,最高可长到75米,胸径可达2米以上,一年四季都呈现出郁郁葱葱的景象,是观赏价值极高的常绿树种。另外,秃杉木质轻软,结构细密,纹理清晰,容易加工,是建筑、家具制作不可多得的优良用材。扩大秃杉的种植区域,提高秃杉的繁殖速度,是实现秃杉广阔开发前景的前提。
据了解,秃杉喜气候温凉、降雨充沛的环境,适生于红壤、黄壤等偏酸性的森林地带,集中分布在云南西部怒江、澜沧江流域及湖北西部的利川和贵州东南部雷公山一带,混生于针叶树和阔叶树中间。而湖北襄樊地处秃杉原生地以北,纬度高出4至8度,降雨量少,海拔低,属于干旱少雨地区牞在这种环境条件下引种秃杉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为了让秃杉跨越地域界限,在更广阔的地区栽培并推广,襄樊林科所采用植物引种驯化栽培、自然选择的方法,并对引种区内秃杉的生长表现与原产地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在海拔120米、600米和800米处进行布点试验,深入研究秃杉的栽培范围和适生条件。经过15年的栽培试验,他们终于摸索出在鄂西北地区不同海拔的中低山脉、丘陵、冲积平原种植秃杉的经验,并掌握了秃杉繁殖生产技术,使这一濒危植物能够更好地保存。
张建华说,对于秃杉的北移种植试验研究,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就已经开始了。由中国林科院组织进行的秃杉异地保存试验研究,最北端已经发展到淮河流域的河南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研究人员在那里采用营养钵育苗,建起了秃杉片林,目前这些树苗均性状稳定,生长健壮。相信在鄂西北地区,秃杉同样可以生长繁衍。
谈到该项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张建华表示,一是要选择优树和优良种源建立采穗基地,满足生产所需种条;二是举办秃杉推广应用技术培训班,从播种、扦插、嫁接育苗以及组织培养和栽培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三是建立秃杉组培室,为秃杉快速繁育提供大量种苗;四是在低山丘陵等地营造秃杉丰产示范林,使秃杉在退耕还林、木材应用以及园林绿化等领域尽快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