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树形优美,生长迅速,来自异国他乡,却在中国大地深深扎根。它就是--柚木
柚木是热带阔叶速生树种,它的树体呈圆锥形,冠若华盖,浓荫蔽日,观赏价值高,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有资料记载,早在19世纪初,柚木就被引种到云南,自此,柚木便和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国最早引进种柚木的地区是云南,现在云南勐腊县仍保存有1.2 4米胸径的大树。有资料显示,陈嘉庚先生于1925 年从新加坡带回柚木种子,植于厦门集美农校。之后海南、广西、江西、浙江南部等地均有引种,引种的最北界达到福州和四川的渡口。然而真正有计划地引种和研究柚木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
先进的科研水平
1962年,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前身为试验站)由邝炳朝、白嘉雨等人开始了柚木的育种、栽培的研究。同年,海南尖峰岭林业局开始营造柚木人工林。据测定,海南洋峰岭繁育的10至20年生柚木,树高年平均生长量为0.5至1.5米,胸径0.6至1.7厘米,接近原产地水平。
为全面调查我国引种柚木的基因资源,选择优树采种、采穗,建立种子园、实验场,邝炳朝4次带队,沿中越(南)、中老(挝)、缅(甸中)边界,跑了6个省(自治区)的近70个县(市),共收集和保存了来自12个国家的102个种源,在海南建立基因库3.3公顷和各种试验林68.1公顷,并初步选出一批优良种源。
1980年6月,我国的权威刊物《植物学报》上刊登了一篇名为《柚木茎尖的培养》的论文,署名为王保生、曹月华、黄良胜。这3位都是热林所课题组的研究人员。这是国内首次发表关于柚木组织培养的论文,因而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
1991年,在广州召开了首届“国际柚木研究和发展研讨会”。中国并非传统的柚木生产国,为何国际研讨会选择在中国开?会议主持者在大会发言中回答了这个问题:
“从世界范围的柚木研究和发展来看,中国的柚木研究和发展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从常规的引种栽培到树木遗传改良试验,均有大量系统的研究和发展工作,并取得了较理想的研究成果和信息资料,这也是本次研讨会在中国召开的重要原因之一。”
1996年底,由林业部主持,国内专家对热林所课题组的柚木研究成果进行全面鉴定。该研究成果列入“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 八五”林业部重点选题。鉴定结论对研究予以充分肯定,并认为“在整体上达到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
南国悄涌“柚木热”
1998年广州日报的一篇报道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注意,报道说广东省这些年绿化面积有很大增加,但树种太单一,主要为桉树和相思,这会带来种种生态隐患。为此,林业部门考虑今后要种植一些珍贵树种,既提高生物多样性,也增加经济效益。这条外行人不会在意的消息,隐含了太多内涵,中国的森林植被恢复,终究是摸索上了一条理性的道路。
在这种背景下,柚木以其木材珍贵、用途广泛、价格高昂、较为速生的巨大优势,纳入了人们的视野。由笔者之一(当时为林业情报所所长)率领的考察组,多次赴泰国、缅甸、等国考察,回来后,报告道:“我们发现在热带地区,柚木造林已成定势并正急速发展。” 报告里还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马来西亚沙巴州原林业局长离职后,贷款发展柚木林,数年后将幼林卖给了美国人,以百万美元的成本,换得上亿美元的收益。这件事刺激了马来西亚发展柚木的热潮。
而此时,国内木材市场经历数年“宏观调控”后再度活跃起来。柚木家具、柚木地板及各种贴面板,开始从宾馆、别墅,步入寻常百姓家庭。在广州、上海、南京、武汉等大城市的木材市场上,进口柚木的价格(国内无柚木材供应)年年稳中有升。而据木材业专家的《市场研究报告》,预计到2015年时,我国木材缺口将扩大到1.3亿立方米;要根本扭转这种情况至少需要50年。
市场,永远是最具魔力的“指挥棒”。在近200年引种、40多年研究、10年酝酿之后,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的柚木业,终于显露出了大发展的态势。
促进产业发展的黑马
2002年4月,海南日报登出一则消息:《海南试种柚木林,高科技种苗下乡来》,说的是在海南省林业局主持下,海南华翠棕榈园有限公司向全省10个县市的15个试种点赠送了柚木组培苗,开始了柚木组培苗的区域性对比试验及示范推广。
在这之前,华翠公司已在海口美兰基地种植了3片采用组培苗营造的柚木林。基地还营建了“柚木良种自根无性系种质库”,目前国内仅此一处。其颇具规模的组培工厂,采用生物组培技术,快速建立了1 10多个柚木良种无性系,都是按照规范,从国内外柚木植区的优良种源中,选择出来的优良母株。2002年10月,华翠公司承担了国家“863 ”课题:《柚木组培快
[1] [2] 下一页